
过去一年,长沙承压前行、迎难而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新的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各区县(市)将如何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接下来要怎么干?1月11日,湘江新区和各区县(市)长分别接受长沙晚报专访,大家纷纷表示,要勇毅前行、锐意进取,为实现 “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沙新篇章彰显担当作为、贡献区县力量。

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麓区区长 何朝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长沙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展答卷鼓舞人心,发展蓝图催人奋进。”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麓区区长何朝晖表示,奋进新征程,湘江新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登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长沙新篇章贡献新区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何朝晖介绍,去年湘江新区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列,高“研”值成为岳麓山下的鲜明底色,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上市企业总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等8项高质量指标居国家级新区前三,科技成果转化等30余项改革成果荣获全国性荣誉,制造业企业强链补链等84项特色工作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重点报道。
“新区将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何朝晖表示,今年,新区将全面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以“八大工程”促“六个倍增”,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在长沙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担当主力。同时,突出创新平台领航、科技攻关领先、成果转化领跑、创新人才领军,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为产业强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当前,湘江新区已经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何朝晖表示,新区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完善“2+4+N”产业格局,实施产业“十百千万”行动,着力提升重大项目支撑力、链主企业引领力、优势集群竞争力、数智技术驱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何朝晖表示,新区将紧密结合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深入落实“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活动要求,全面打造“四个新区”,在长沙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

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 崔晓
坚持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区
“芙蓉区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重点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以‘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为抓手,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奋力打造现代化新长沙建设标杆区。”展望新征程,芙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晓信心满怀。
“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崔晓说,新的一年,芙蓉区将坚定“世界级种业创新高地”建设目标,发挥“大院、大所、大校、大企业、大实验室”聚集优势,服务保障岳麓山实验室实体化运行。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招才引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人才服务等配套措施,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体系,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科创型企业发展矩阵”。
“坚实的产业基础能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崔晓表示,今年,芙蓉区将从省“4×4”、市“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具体来说就是建强现代种业和食品产业链,引进“链主”企业1家,龙头企业4家,上下游关联企业70家,力争食品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做强芙蓉中路金融集聚带,巩固现代金融产业优势地位。主动融入浏阳河数谷,做大湖南5G应用生态产业园。打造差异化发展的自贸升级版,提质植物提取物研究评议基地,增强标准化产业外向度。加快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做优核心商圈,繁荣首店、首牌、首秀、首展“四首”经济。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让广大市场主体乘芙蓉发展大势、与芙蓉一起绽放。
崔晓表示,将遵循“精明紧凑”的城市发展理念,深入开展隆平片区建设专项行动、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跨河东进。

天心区委副书记、区长 周志军
建设更具“实力、潜力、魅力、活力、魄力”的现代化新天心
天心区委副书记、区长周志军表示,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既看到了长沙的跨越和蜕变、底气和决心,更看到了天心的机遇和方向、责任和使命。
去年,天心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五个三”总体战略,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百强区第51位,五年跃升34个位次,投资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区第38位,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新一年,天心区将严格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铺排,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要求,深入开展“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活动,全力建设更具“实力、潜力、魅力、活力、魄力”的现代化新天心,以一域之精彩为全市添光彩。一是构建现代产业和创新两大体系,持续在金融、数字、健康等产业上着力,激发更强创新活力。二是把牢经济工作“十大行动”和项目攻坚“八个一批”两大抓手,推动经济量质齐升。三是聚力园区和片区两大阵地,积蓄壮大发展动能。四是深化财源建设和招商引资两大攻坚,全面夯实发展根基。五是优化营商和生态两大环境,全力服务好法人和自然人。六是提升文化和智慧两大赋能,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力量。七是突出城市和社会两大治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八是推进乡村和人才两大振兴,做实现代化建设关键支撑。九是兜牢民生和安全两大底线,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是恪尽干事和干净两大职守,奋力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
天心区区级80%以上财力都投到了民生领域,群众幸福指数排名全国百强区第29位。2024年,天心区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持续深化“爱心天心”品牌,力争新增就业1.4万人以上,改造老旧小区43个,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1120套,新增学位4710个,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 高伟
建设大城北 实现新跨越
“开福将认真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一域精彩为全市添彩!”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高伟表示,开福区将奋力“强省会”,建设大城北,实现新跨越。
抓产业强支撑,对标全市构建“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产业质效倍增年”活动,加快推进视频文创、智能制造、现代物流、高端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升级发展;以园区为载体,以制造业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三航”、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信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三航”产业产值翻番,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生物医药营收突破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增加值增速超10%。
抓创新强动能,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充分发挥国防科大、湘雅医院和医学院、马栏山和广电、长沙大学“四个平台”作用,高标准打造“长沙·开福创新谷”,建强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实现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许可合同成交额提升30%,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抓片区强后劲,以“双五”工程为引领,推动主城提质、新城崛起、全域协同。高标准落实长沙北片区发展战略规划,抓实苏托垸片区配套学校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苏溪路、彭家巷路等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楚家湖综合治理、关公湖片区文体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霞新城建设日新月异。
“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新年开启新的幸福。”高伟提出开启幸福的“小目标”:力争新增学(园)位3900个、养老床位600个,筹措保障性住房2000套以上。统筹抓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转型,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县,不断深化平安开福建设,让开启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 黄军其
全力以赴拼经济 实干创新求突破
作为高质量发展全面挺进全国十强的省会中心城区,雨花区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沙中彰显雨花担当、贡献雨花力量?
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军其信心满怀地表示,新的一年,雨花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实干创新求突破,加快建设“四个一流”现代化强区,以一地一域精彩为全局全域添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黄军其表示,雨花区将认真落实“产业质效倍增年”活动要求,聚焦全区10条细分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辖区企业“抱团发展”,持续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支撑力、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新兴产业牵引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黄军其说,雨花区将抢抓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机,加快建设长沙浏阳河数谷、中部工程设计创新智谷、岳麓山实验室油茶科创谷,推进中国联通中南研究院等重点项目,招引一批研发中心项目,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和团队入驻,让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在雨花集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黄军其表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担当,雨花区将依托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核心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唯一中非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国字号”平台,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持续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在长沙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中打头阵、当先锋、作示范。

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蔡锋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望城崭新篇章
“报告科学擘画未来,目标契合形势,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增强了底气。”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蔡锋表示,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蔡锋表示,望城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争当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家,从五个方面着力,在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上当主力、打头阵、走在前,贡献望城力量,彰显望城担当。
一是做好产业倍增的主力军。望城区将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做精做活现代服务业、做优做特品质农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做好快速融城的先锋队。望城区将大力推进道路、桥梁、隧道、地铁等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全力促进高铁、高速、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交通大格局,以更便利的交通推动更快速的融城,将大泽湖打造成“省会新地标、湘江未来城”。
三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守护者。望城区将完善全覆盖底数信息、全方位责任清单、常态化长效监管“三个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固本攻坚三年行动,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三查一曝光”,坚决避免各类事故发生。
四是做好乡村振兴的新标杆。望城区将持续提高农业装备和科技水平,让农业更高质高效;加快美丽宜居示范片建设,让农村更宜居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发铜官、靖港等精品旅游路线,让农民更富裕富足。
五是做好担当善为的行动派。望城区将推进建设最强执行力政府,以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确保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执行、高质高效推进。

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 陈永高
强县强担当 大县大作为
作为全国五强县、中西部第一县,在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沙宏伟篇章的新征程上,星沙如何挑大梁、强担当?
“我们将坚决落实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要求,为实现‘八个更’目标彰显强县担当、展现大县作为!”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高信心满怀地表示,长沙县将全面贯彻市“两会”精神,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奋力谱写“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的星沙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陈永高表示,长沙县将抓科创强动能,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如今,“1+3”区域创新格局正在星沙强势崛起。
“2024年,我们将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就交出高质量发展星沙答卷,陈永高满怀激情地向记者介绍,长沙县将致力加速产业转型,聚焦“3+3+N”产业体系,以“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强力实施“六个倍增计划”,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致力推动科创赋能,重点打造“两城一湾一基地”(松雅湖未来科技城、三一科技城、国际会展“科创湾”、黄花保税研发基地)四大战略平台,开展“4710”创新跃升行动,建设一批高能级研发中心,优化创新生态;致力提速项目建设,深化“项目建设提速年”行动,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致力提效招商引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强化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致力提档城乡品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城乡建设在内外兼修中彰显品质温度;致力提升营商环境,打造更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更便民的审批服务环境、更高效的金融服务环境;致力培育市场主体,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致力增进民生福祉,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中切实改善民生。

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雄文
挺立五强 再铸辉煌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是一份浓厚民本情怀的民生报告。”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文表示,浏阳将深入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以浏阳之为服务省会之强。
2023年,浏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晋升至全国第5位,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高标准承办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王雄文表示,浏阳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挺立五强、再铸辉煌,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浏阳新图景。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强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绿色食品、烟花爆竹、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能级,全力构建“2+2+N”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开展科创主体建设、科创平台提升、科创成果转化、科创人才培育四大行动,全面增强创新动力。着力打造区域开放高地,加快建设长赣高铁、长浏快线、浏江高速等开放通道,积极促推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南横线经济带,持续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品牌。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锚定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市目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和示范片,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和排头兵。着力打造幸福首善地,逐步实现劳有厚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浏阳成为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幸福之城。

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 黄滔
全力打造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宁乡样板”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政治站位高、战略谋划深、落实措施实,令人振奋鼓舞,倍增干劲。”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滔表示,宁乡作为工业强市、农业大市、文旅名市、幸福城市,2023年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打好“发展六仗”,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一是产业发展质效乘势而上。始终高举新型工业化大旗,着力“抓大工业、大抓工业”,以“股东式服务”理念创全省县市最优营商环境,以“策划式招商”创新方式招引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三年间新增5家100亿、3家50亿产值企业。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致远而行。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德国克力宝亚太研发中心3个重大科创中心项目在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签约,新增中科星城石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三是区域协调发展迎新而进。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金洲新城建设高效推进,长宁快线、长吉高速即将开工建设。四是群众幸福指数向高而攀。宁乡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15位,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4年,宁乡将贯彻落实长沙市委全会、市“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牢牢坚持“工业强市、幸福宁乡”发展定位和“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发展目标,深入开展“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活动,围绕省“八大行动”和市“6个倍增”计划,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沙打造省会智能制造中心、省会粮食生产与农副产品生产保障供给中心、湘中交通枢纽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四个中心”,扎实推进双城、双园、“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双路、双站、双校、双珠(猪)、双控“十双”标志性工程,在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基础上,力争2024年税收突破100亿元,并向工业税收过100亿奋勇迈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冯茜宁 颜家文 洪虹 李卓 周游 朱华 周顺利 张禹 通讯员 柯鸣
图片由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郭雨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