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请来专业“保姆” 小型水库焕然一新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通讯员 廖国君)服务社会化、管理合同化。通过推行社会化管护,近日,长沙县被列为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10月30日,长沙市小型水库体制改革示范县暨百座放心满意水库创建现场观摩会在长沙县召开,长沙县水利局及安沙镇、路口镇、景山劳务公司做先进经验介绍。
创新模式 引入专业公司助力破解管理难题
当日上午,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学习了长沙县安沙镇和平水库、五龙山水库及路口镇汀家港水库的先进经验。
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高质量的建设对管理养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长沙县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在抓好建设的同时,积极创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
2017年,长沙县政府印发《长沙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实施办法》,对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护模式、管护资金来源、补助政策、资金管理、监督考核、合同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县水利局出台《长沙县水利工程巡查养护技术指南》《长沙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补助标准》《长沙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考核办法》等文件,细化了工程巡查巡视、日常管理养护、财政资金补助、考核监督等工作具体操作标准。
在管护模式上,该县按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试点总结、完善制度等环节再“使劲”,不断的探索、创新、试验。到2017年,小型水库管护工作从大包大揽效果差的旧方式转变为以“服务社会化、管理合同化”为原则,以“专业公司管护、财政专项补助、管护标准统一、监督管理常态”为内容,实现全面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新模式。
清晰产权,为所有水库颁发“身份证”
为提升建管积极性,积极探索小型水库的产权清晰归属工作,2017年,长沙县颁发了全省第一本水利工程设施不动产权证,截至目前,全县所有小型水库均进行了不动产登记,划定了管理与保护范围,为依法制止违法开垦和非法侵占等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提高管理效率,近年来,长沙县共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智慧水利管理平台,同时开发电脑端和手机APP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智能应用,实现所有水库雨水情信息实时采集、预警,并与省、市、县、镇数据平台共享。县级设指挥中心,各镇(街)设分控室,县、镇分别安排专人负责远程在线巡查,发现问题实时交办,实现日常巡查检查、问题交办、整改反馈全过程在线办理。
落实资金 每年400万元保障稳定投入
根据近几年来小型水库管护经费市级需求测算,长沙县140座小型水库日常管护年度费用为400余万元。为落实管护资金,保障小型水库稳定性投入。按照“公共服务、财政补助”的原则,长沙县将小型水库管护资金按县级财政承担70%、镇(街)承担30%的比例纳入年度一般财政预算,每年县级补助小型水库管护资金270余万元,建立了稳定、可持续的管护资金保障机制。
长沙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新良表示,通过实践创新,长沙县为小型水库找到了专业“保姆”,基本实现责任从“有名”到“有实”、管理从“散乱”到“规范”、维养从“业余”到“专业”的转变,收到了“有人管、有钱修、能安全”的效果。长沙县也因此成功获评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试点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农田水利综合改革试点县。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