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朵“蓓蕾”精彩绽放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24日讯(通讯员 李杰)“这个学校环境好,设施齐全,教学有特色,老师也很用心负责。”说起蓓蕾小学,学生家长段莉莉赞不绝口。为了就近上学,2017年秋季开学,段莉莉把两个女儿送到蓓蕾小学,大女儿上六年级,小女儿上四年级。

  蓓蕾小学从历史中走来,历经了从含苞待放到精彩绽放的蝶变。学校始建于1970年,原名龙井学校。1990年长界和龙井两村集资新建,更名为蓓蕾小学。1993年学校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验收,成为一所办学条件优良、不断发展的农村完小。2014年,蓓蕾小学划归长龙街道,成为一所城区小学。2017年9月,蓓蕾小学与新湘小学、茶塘小学合并,并整体新建,落成使用,成为一朵绽放的全新“蓓蕾”。

校长黄莎带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识菜种。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李杰 摄

  劳动育人,“蓓蕾”芳香四溢

  如何让学校办学有特色?2017年8月,黄莎调到蓓蕾小学当校长,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学生,这个问题让她很多个晚上睡不好觉。

  拔草、扫地、擦桌……蓓蕾小学新校区开学前,黄莎带领十几个老师开展了近一个月的大扫除。老师们在劳动中挥洒汗水、任劳任怨的形象,让她十分触动。“能不能可以把劳动教育引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成为办学特色呢?”她开始琢磨着在“劳育”上做文章。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序安排劳动教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劳动课程体系,开设了“我讲卫生”“我会整理”“我能担当”“我擅设计”“我爱种植”“我有爱心”“劳动最光荣”的蓓蕾‘七色光’劳动课程。现在的蓓蕾小学人人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之风吹“美”了校园。

  “这样的劳动教育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顺应了百姓呼声,更体现教育的本质。”11月17日,长沙市、长沙县教育保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到蓓蕾小学督查劳动教育工作,对学校结合市级课题开展系列的劳动教育工作点赞。

  蓓蕾小学打造了“一主三副”劳动教育基地,坚持在劳动教育中践行立德树人。

  “一主”,即蓓蕾园,一共分四个区域,主基地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一共分为四个大块,按照种植内容和年级再细分多个板块,主要种植蔬菜瓜果类,基地采用环保的理念,实行三级化粪,成功将厕所粪水进行循环利用,菜地无需再施肥。

  “双减”之下,蓓蕾园是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乐园。每天下午3时30分,蓓蕾园热闹非凡,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到各自班级的菜地进行实践活动,低年级(1-3年级)以认识、观察、护苗活动为主,中高年级(4-6年级)自主实施种植计划,选种、播种、育苗及管理。“通过学习种菜,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条件。”每次上劳动课,六年级李子芊在菜园子忙得大汗淋漓,不亦乐乎。

  “三副”为向上园、向善园和乐学园。向上园——轮胎种植区:位于学校道路两旁的绿植区,与住友橡胶企业合作,由企业带来花苗、废弃轮胎、土壤等准备材料和工具,带领高年级学生进行创意种植,废物再利用,装扮美丽的校园。每个轮胎由学生认领,并做好认领牌,由学生定期进行养护,提高学生创新和担当意识。

  向善园——盆栽种植区:位于综合楼二楼露天阳台,主要分为七彩区和绘彩区,各班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种植自己喜欢的花卉,同时定期由老师带领学生前去护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乐学园——手工劳动区:位于学校五楼手工教室,此区域的劳动主要与学校的劳动、美术、社团、品德等课程相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折纸、制作卡片、画册、香包、捏泥等,进行创意劳动,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将继续发挥劳动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出自信豪迈的少年。” 黄莎说。

一年级班主任周芝萱教学生学习乐谱,弹口风琴。

  创意教学,“蓓蕾”争妍斗艳

  不唯分数论,蓓蕾小学把“创意教育”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培育核心素养,让朵朵“蓓蕾”在科创学习的氛围中争妍斗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这一背景下,蓓蕾小学开设了STEAM课程,将信息技术、科学、艺术、数学、劳动实践等原本分散的学科课程进行优化融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参与竞赛、发明、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文化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适合学习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教师李月自2019年到蓓蕾小学任教以来,累计培育“小创客”50多名。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项赛事,获多项省级市级荣誉,并在第二十二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挺进全国赛。

  教学相长,以赛促教。李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段在湖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评优活动中,均获得省一等奖。“目前学校正在筹建人工智能创客空间,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提供专业化平台。”李月自豪地说,“希望蓓蕾小学未来走出越来越多的‘小创客’。”

信息技术教师李月在课后服务时间教学生编程课。

  除了科技,蓓蕾小学让传统文化赋能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小学在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蓓蕾小学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蓓蕾小学和米升博物馆的馆校共建,走出校园,走进米升博物馆,打造“三个课堂”,这是蓓蕾小学落实“双减”的一项新举措。“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各种古老的米升,领悟了公平公正的道理。”说起米升博物馆,六年级学生刘欣玉感慨颇深。

  博物馆中主要是对民间广大百姓使用之量具升、斗、斛为主的保护性收藏和展示,其中蕴藏着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

  “馆校共建让学生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文化创新思维。”黄莎表示,把米升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学校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中,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传播方式,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物本身承载的“精气神”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

学生参观米升博物馆,拓展课外文化知识。

  安全护航,“蓓蕾”绽放幸福

  “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没有时间接送。4年来,我放学后都是坐校车回家,很安全,也很方便。”五年级3班的李恩泽家住长龙街道湘峰村杨湾组,距离学校6公里。

  每天下午放学时间,3台橙色的校车在校门口静静等候,学校安排两位老师负责643个学生安全上车,接送时间2个小时,每辆车来回四趟。四年来,风雨无阻,校车成为学生安全放学的“守护神”。

  “学生坐哪一趟车都安排到位,围绕校车安全,学校安保中心每个月举行一次会议。”学校安保主任黄卫介绍, 学校校车安全工作做到了明确安全职责,强化监督检查,形成了全员参与、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防火墙”。

  加强部门联动,打造安全网络。学校积极利用家校关系,联系安监站、派出所、医院、社区等部门,动员多方力量,坚持合作共建,每天上学放学由行政、值周老师、保安、家长志愿者、派出所民警在校门口组成护校队,为学生的安全到校和离校保驾护航,形成校园安全合力保护网,实现持久安全。

  小学生意外伤害知识讲座、常见传染病预防演讲、青春期知识讲座、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疾病预防讲座……每月邀请专家对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安全教育活动,让部分家长共同参与。通过消防集中培训,发放消防手册等多种消防宣传培训方式对全校师生、家长进行安全培训,实现家长、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蓓蕾小学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成为了全县小学首个系统开展禁毒安全教育的学校,并向其他学校进行经验推广。2019年被评为市级安全文明校园、县级平安校园、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2020年被评为县级和国家级健康促进校。

  冬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蓓蕾小学校园,教学楼上“让每朵蓓蕾精彩绽放”九个大字格外醒目。田径场上,学生们奔跑跳跃,教室里,老师们脸上绽放幸福的微笑,构成这所学校最鲜活、最生动的图景。

  “看到‘蓓蕾’二字,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大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采访中,黄莎深情地望着校门口的九个大字,眼神中流露出无限憧憬,“在蓓蕾小学的每个学生、老师、教职工像美丽的蓓蕾精彩绽放。”

【作者:李杰】 【编辑:星沙时报】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