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CEO的乡村“爆改”实验 | 晚报头条
编者按
2024年5月,长沙市向全国发出邀约,招聘9名“乡村CEO”。2025年,长沙又选聘13名新一批乡村CEO。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交出亮眼答卷:所服务片区的村集体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闲置农田通过“认领经济”火出圈,闲置农房成为网红民宿,传统村落蝶变为文旅打卡地。乡村CEO如何带领村民既赚吆喝又赚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本报派出采访团队蹲点乡村,聚焦乡村CEO这一群体,探寻乡村振兴的新实践新思路,今起推出《乡村CEO创业记》全媒体蹲点调研报道,敬请关注。
一元CEO的乡村“爆改”实验
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乡村CEO创新打造“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一年集体经济增收800万元,带动农文旅消费超2000万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韶林 唐薇频 洪虹
论长沙近两年最火的镇村,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当数其中之一。
自去年5月以来,“我在开慧有丘田”“一亩三分地回家计划”等创意项目一个个冒出来,不断刷屏长沙人的朋友圈。
短短一年,“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实现集体经济增收800万元,两次为村民发放分红共68万余元,有效带动农文旅综合消费逾2000万元。
初恋小店、初恋美术馆、初恋食堂……一系列又土又潮的文旅场景相继登场,就连原本默默无闻的农产品也出了爆款:艺术家与农户共创“蜂蜜摇摇水”,单品销量超20万瓶,累计利润达125.7万元。
有人用“爆改”来惊叹开慧镇的变化:“我在开慧有丘田”这个项目金点子是谁想出来的,背后的操盘手是谁?
连日来,晚报记者蹲点采访乡村CEO易丹,揭秘开慧乡村“爆改”背后的方法论。
一元CEO
7月30日,第一次到开慧村蹲点,我们认识易丹,源于初恋美术馆里展出的作品。
他自己化名为智丹,画的全是“阿呆”的所见所思。画三只螃蟹犹豫是继续泡在水里还是爬上岸——他题跋:“沿着合适自己的方向走”;画十个形态各异的小“阿呆”赏月——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简笔水墨,寥寥几笔,满满“丰子恺”式画作的诗意、谐趣与哲理。
他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人,就想干点有意思的事。
“去就去!”2024年初春,长沙县政协的一次会议上,当会议讨论到乡村振兴议题时,有人建议易丹去乡村当CEO,这位湖南好相惠连锁便利店的创始人爽快地作出了决定。
“我要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跑遍长沙县十几个乡镇后,易丹来到了开慧镇。
“初恋,多美好。”开慧“初恋小镇”之名和每年200万游客的流量吸引了易丹,他的眼睛亮了。
在开慧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翠接待了他。
朴实的村带头人把当地“老字号”特产一样样摆出来。易丹却看得直皱眉头——都是好东西,但没有品牌化,市场价值不高。他甚至还听到有人调侃:“每年来了200多万游客,但除了汽车尾气,什么都没留下。”
这印证了他第一次来开慧村看到的场景:盛夏酷暑,从开慧纪念馆出来,游客们无处歇脚,只能挤在路边树荫下躲太阳。当天在会议室组织“头脑风暴”时,他开门见山:“我们乡里人待客,至少要请人喝杯茶吧!”初恋茶馆的创意,当即就在他的心里萌动。
当年5月,易丹从开慧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朱有志手中接过乡村CEO聘书和一元年薪。而长沙市给乡村CEO定的年薪是15万元。
只领取一元年薪,也是易丹深思熟虑的结果。“你拿15万元年薪,村民会觉得你只是来上班的;但拿一元钱,他们就知道你是来干事的。”这个决定,成为破解信任难题的钥匙——当他把政府给的15万元年薪反哺乡村建设时,村民的眼神变了,态度也从观望变成了积极参与。
点土成金
还未走马上任,易丹就在思考工作怎样才能立马见效。
解决当下最大的需求痛点!他第一时间和团队决定,要在杨开慧纪念馆边上的杨公庙,改造出一个可供游客歇脚的茶馆。
“杨公庙是文物保护单位,改造有很大限制,我们就放了桌椅板凳,准备了芝麻豆子茶,搭配初恋美术馆的百余幅油画与国画,让艺术与乡愁交织。”这成了易丹乡村CEO生涯的第一个“作品”,也是初恋茶馆的1.0版本。如今,茶馆不仅成了游客休憩的场所,还成为长沙打卡新热点。
同步进行的,还有对这片土地更深层次的思索。
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力不从心,部分农田面临“无人种”的尴尬;这些年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不少,但诗意田园仍难换来农民增收。
夜深人静,易丹画着一人一屋一田,突然来了灵感。
“乡里的田不值钱,原因是没人赋予它情感价值,那我们就把农田变成可认领的‘情感产品’!”“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雏形浮出水面。
这个创新项目以“农田认领+共享经济”为核心,企业或个人只需按每年8000元/亩的价格,就能获得免费团建、农事体验等权益。首期375亩农田被118家单位和个人认领一空,为村集体增收284万元。
今年5月,“我在开慧有丘田”2.0版本上线,推出“一亩三分地回家计划”。
在升级版中,易丹将菜地与农房捆绑推出:“认领一块菜土送一间房”——这个创意盘活了100多间闲置农房。
“8月14日,湖南琅音科技有限公司就来认领了5亩农田和1处农房。”湖南板仓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职员刘诗韵说,这个企业版套餐共4万元,提供专属菜地、独享田舍、年度礼包、蔬菜采摘、企业宣传、活动策划“六大权益”。
“市民畅享田园生活,村民获得稳定收益。”易丹直指市场逻辑,这不是卖田,而是在缔结城乡之间的情感纽带。
众人拾柴
对易丹来说,乡村CEO不是一个岗位,而是一次创业。
这不是一个人的创业,是他和开慧镇党委、政府以及开慧村民一起的创业。
一群人的创业,必有磨合。
易丹上任乡村CEO之时,正逢开慧镇改革之际:2024年,开慧镇牵头组建湖南板仓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将所辖10个村(社区)资源打捆运营,每村出资20万元入股,占股10%,构建“镇统筹、村抱团、民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
“是村的CEO还是镇的CEO?”来了能人,求贤若渴的开慧镇自然想人尽其才,想通过这名CEO把10个村(社区)经济都带动起来。
而对易丹来说,尽管这是自己第二次创业,但乡村“创业”还是“初恋”。他就像对待初恋一样,火热、投入但又谨慎、敬畏。
在一次项目发布会上,易丹意识到自己事实上“被当成了镇CEO”。“压力山大”之下,他有了辞职念头。
经过开慧镇党政班子主动上门坦诚沟通,冷静下来的易丹认识到,一个村的资源确实有限,10个村打捆运营,更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这场美丽的误会,最终以易丹受聘“开慧镇集体经济发展总顾问”消除。事实上,正是依托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易丹的每一个“金点子”才能迅速落地生效,可谓“快准狠”。
令易丹底气十足的是“众人拾柴”的生动场景: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认领20亩稻田推介任务;村(社区)干部你追我赶,人人讲项目、个个干项目;村民的后备箱成“移动超市”,装满摇摇蜂蜜水和“初恋”品牌农产品。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跟进,“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已成为所有开慧人的事业……
这比商业成功更让他有成就感。
“一元聘任,全权运行。”开慧镇党委书记杨骏说,引入乡村CEO,正是看准了易丹熟乡情、懂市场、会运营。下一步,开慧镇将持续推进“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绝不“三心二意”中途换赛道乱折腾。
8月21日,记者第二次蹲点开慧村,见到了刚从甘肃出差回到长沙的易丹,他笑称自己“一半时间在企业,一半时间在乡村”。
“全力冲刺国庆节营业!”在开慧镇思慧湖畔,易丹向记者透露了他的下一个“梦想”——“爆改”原有的镇食品供销社,打造一间“长在田里的茶馆”,这是初恋茶馆2.0版。
认领一丘田,有了一间房(田舍),闲暇时和家人朋友来摘菜、做饭、吹风、喝茶。这份“农事+生活+社交”的田园体验,正是“我在开慧有丘田”2.0版的真实写照。
9月2日,离茶馆开业不到一个月,易丹和记者细细盘点起各方收集来的老物件。
“建议茶馆设计融进报纸元素,和长沙晚报共同打造主题打卡点!”记者自告奋勇当起了乡村CEO的助手,出谋划策。
“欢迎你们见证、参与,共迎初恋茶馆的出生!”易丹的回答爽快干脆,就像田野里万物生长的拔节声,充满希望。
蹲点手记
细绘田园,有机更新
风从思慧湖上拂过,田垄边的野草微微低头。易丹蹲在田埂上,手指划过泥土,像是触摸一段尚未被讲述的故事。
他说:“我们不能让乡镇花很多钱,也不允许用太多时间试错。”话很轻,却像种子,落进地里。
这里的改变,没有推倒重来的轰隆作响,只有保留肌理的顺势更新。人们称之为“爆改”,却更像是一场细绘的有机更新—— 是苔藓仍留在墙上、小树苗依然从水泥地缝中探出头的更新;是旧屋改成美术馆、老灶台变成初恋食堂的温柔转身。
“新”,是这片土地正在呼吸的节奏。
农田不只是作物生长的土地,更成了情感扎根的土壤。“一丘田”被重新定义——你可以认领一块地,也可以认领一段时光。
创新不是孤立的火花,而是一场默契的合谋。开慧镇党委、政府拆掉“田”字的四面墙:人才、信息、市场、资源,统统流动起来。新型集体经济成了串联起镇、村、组的纽带,成本共担,利益共享。
从“我在开慧有丘田”1.0版的“认领农田+十大权益”,到“我在开慧有丘田”2.0版的“一亩三分地回家计划”;从初级农产品供应与农事体验,到摇摇蜂蜜水、初恋米浆等爆款产品开发,以及初恋茶馆、初恋美术馆、初恋小店等农文旅创新场景打造,项目从启动之日起,不断地创新、迭代。
“我在开慧有丘田”,“田”字之外,是无限延伸的“+”。
我们坐在田边闲聊,不远处是正在“爆改”中的初恋茶馆。想象今年国庆假期,这里该有多热闹:稻浪在风中作画,茶馆里坐满归来的人。
细绘田园,有机更新。愿多彩开慧的新路走得又稳又好,走得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想停下来——静静听风,慢慢生活。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