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对外新门户,长沙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视频)
湘江早报8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晴 胡益虎)今天上午,长沙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开工动员活动在湖南湘江新区举行,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宣布开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并讲话。该工程计划2025年建成,成为串联川渝、湘赣、闽粤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沙也将迈入“双高铁枢纽”时代。
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剑飞出席。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广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勇致辞。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主持,长沙市领导钟钢、夏建平、谭勇、周志凯,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出席。
“杜鹃花”里“零换乘”
新区迎来首个高铁枢纽
长沙高铁西站是国内首个以“十字型”平面作为站厅布局的高铁站,其中增加的侧式进站广厅、桥下多层车场均为国内首次应用,并在北广场通过平台层、地面层、地下层三个层次构建高铁站与站前商务区的有机连接,实现站城一体,将开创全新的高铁客站模式。
西站站房工程由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和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以“三湘四水,杜鹃花开”为设计理念,充分彰显长沙地域特色。
记者了解到,作为综合客运枢纽,为满足市民的多元出行需求,将同步规划实施4条轨道交通项目。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乘客可在长沙南站、长沙火车站、长沙西站中实现“一线换乘”。长沙高铁西城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张前准介绍,从高铁站出来之后,步行能够完全没有任何机动车阻隔地到达整个产业新城,站下构建双层立体停车场,形成机动车和高铁站的零换乘。
据悉,高铁西站将按“2022年6月常益长铁路益阳至长沙段实现通车”和“2025年竣工”两个主要节点加快推进。预计2030年年旅客发送量可达1515万人,2040年达2020万人。
“长株潭”构建六大对外通道
新区五小时通达九城市
随着高铁西站的开工建设,对外打造长株潭铁路客运枢纽以提升长株潭交通枢纽能级,对内则支撑长株潭一体化,强化新区与湘潭、株洲的直接联系。勇当长株潭一体化主力军,新区将以高铁西站的建设促进轨道上的长株潭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强化长株潭新经济发展轴交通支撑。
以高铁西站为带动,呼之欲出的长株潭地区铁路枢纽由京广、沪昆、石长铁路、武广、常益长、长赣高铁、长株潭城际等主要干线及云贵厦联络线,以及客运“三主(长沙、长沙南、长沙西)五辅(株洲、株洲西、湘潭、湘潭北、黄花机场)”组成,构成通往武汉、重庆、怀化、广州、杭州、厦门六大对外通道,并形成由长沙至武汉、合肥、杭州、厦门、广州、南宁、贵阳、重庆、西安九城市5小时通达的高铁交通格局。
高铁西站有常益长高铁、长赣高铁、长株潭城际在本站交汇,并经乌山联络线与石长铁路联通。其中,常益长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厦门至重庆、呼和浩特至南宁两条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湖南省高铁环线的关键组成部分,常益段与呼南通道共线。
高铁西站设有高铁场、城际场各6台11线,并在南侧预留普速场4台8线。站房建筑设计规模约8.5万平方米,是长株潭地区铁路枢纽的大型客站。同时,高铁西站有长沙地铁2、12号线垂直下穿,10、S2号线在北侧通过,将进一步畅通宜居城区“内循环”。
建设湖南对外新门户
产业新城打造“三高四新”新动能
今年7月,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建设成对外开放重要平台。湖南湘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授牌时即明确了“三区一高地”的发展战略定位。
新区正树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以高铁西站为核心,打造汇集多种交通方式一体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并带动约30平方公里高铁西站产业新城建设,打造一座庞大城市综合体。
高铁西站产业新城整体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示范区约12.52平方公里(核心区约5.81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为湖南的对外新门户。示范区由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牵头统筹,望城区政府与长沙城发集团共同参与开发建设。长沙高铁西站产业新城将依托长沙高铁西站,联动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和宁乡经开区三大国家级产业园区,打造立足中部、具有湖湘特色的协创智汇谷、活力未来城。
去年6月,长沙高铁西站产业新城一期PPP项目市政综合配套工程、长沙高铁西站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率先开工。
据悉,高铁西站产业新城以“研发经济、高铁经济、高品质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以站前中央绿廊与黄金河休闲水廊为驱动“双轴”,配置科创总部、生态医养、滨水宜居、田园文旅等特色组团,实现产城融合。高铁西城正加快“站、景、产、城”融合的高铁西站产业新城建设,不断提升自身承载力吸引力,未来,这里将建设成高颜值、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新客厅”,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的对外新门户。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