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卫国:25年匠心,从50吨到4000吨,全球最大全地面起重机诞生|《新区“新”工匠》系列报道①

相链区块链

编者按

在机器轰鸣与数字代码交织的新区热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手掌纹路里嵌着金属碎屑,他们的工装口袋常备磨光的游标卡尺,他们的姓名或许隐匿于流水线,却镌刻在“中国制造”的脊梁之上。即日起,湘江早报推出《新区“新”工匠》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新区产业工人中的匠星代表,探寻那些藏在焊缝毫厘间、代码逻辑中的精神密码。


劳模工匠名片:

龙卫国,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首席调试钳工,作为工人代表当选湖南省十二届党代表、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湖湘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陈丹妮

在大部分人眼中,车间调试工作繁琐枯燥,但龙卫国却认为调试是为起重机赋予生命。“中国制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无数产业工人的拼搏奋斗,我理解的新时代劳模精神就是在智能制造前沿,以创新驱动发展,攻克卡脖子技术,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从零起点打造世界先进起重设备

中国工程起重机械设备制造发展早但起点低,大吨位、超大吨位起重设备领域长期被国外企业筑起知识产权壁垒。2001年,中国能造出的最大吨位起重机仅50吨,中联重科肩负使命,突破技术封锁,从50吨逐步发展到4000吨,走向世界领先。

正是这一年,刚进入中联重科的龙卫国凭借培训考试第一名进入门槛极高的调试岗位。当时,中国起重设备正面临从拉杆式操作系统到液控系统的大变革,急需技术人员和调试工人,从此,龙卫国投身工程起重机调试工作。

随着起重吨数增大,调试挑战剧增。没有超起等技术详细参数和成熟经验,龙卫国反复试验摸索。面对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加持的复杂重器,他带领团队凭借闯劲、倔劲、韧劲和钻劲,突破汽车起重机调试难题,固化标准化调试流程。在研发团队不懈探索下,2012年公司成功试制当时全球最大吨位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2022年成功批量交付24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好消息传来!2025年,中联重科成功试制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

“我始终将百年工运的模范力量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对我而言,就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用专注雕刻时光,以匠心抵达极致。”谈及感悟,龙卫国如是说。

攻克难题,铸就卓越品质与团队

25年来,从50吨到4000吨,每一款新产品试制龙卫国都未缺席。作为现场负责人,他项目攻坚期吃住都在调试坪,调试大吨位产品两千余台,作业一万五千余次。他与研发人员一同攻坚,独创塔臂防后翻的四种有效控制模式,推动技术迭代更新。他参与的《卷扬式起升机构和起重机》和《吊臂头部上滑块结构的改善继引起调整方法的优化》两大专利,完善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相关标准。

长期钻研中,龙卫国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了三十多项行业难题。在千吨级动臂钢丝绳改进中,他带领团队改变组装方式,优化工序流程、增加安全检测装置,拆装效率提升48倍,插销机构产品产能从5台/月提升到100台/月,为高端装备制造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一步一个台阶,即便荣誉加身,龙卫国认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关键在于“传承、创新与凝聚”,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他将以匠心致初心,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实现做最好起重机的职业梦想奋勇拼搏。

【作者:陈丹妮】 【编辑:陈丹妮】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