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齐破百万级营收预期|孵化器“创客志”①
编者按
在湘江新区这片生机勃发的“创业热带雨林”中,政策阳光、创新种子与成长沃土共同编织着“岳麓山下好创业”的时代画卷。孵化器,正是这片“雨林”中至关重要的生态枢纽,是梦想破土、幼苗茁壮的核心地带。
从聚焦新材料的湘江科创基地,到深耕医疗器械的黄金创业园;从高校科技转化的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到瞄准航空航天前沿的天仪研究院……我们将聆听创业者最真实的梦想与奋斗,记录他们如何借助专业孵化之力,将智慧的火花淬炼成改变未来的力量。即日起,本报开设《孵化器“创客志”》系列报道,聚焦湘江新区创业孵化基地,以孵化器为叙事核心棱镜,透过政策赋能、人物奋斗等多重维度,解码这片创新沃土的独特基因。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陈丹妮
“从实验室样机到小批量生产,我们只用了8个月!”长沙云麓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殷果站在崭新的办公区,指着宽频带行波传感器样品自豪地说。这支由90后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正依托湘江科创园的“最长三年免租”政策,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电路故障检测技术加速推向市场。
自今年4月湘江科创园启动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计划以来,这座占地超3000平方米的“青年创业孵化器”已吸引1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签约落地,另有近10个项目进入深度洽谈阶段。作为湖南湘江新区打造“中部创谷”的核心载体,该园区以“零成本创业”理念破题,为在校生及毕业5年内的高校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物业水电全免支持,构建起覆盖创业全周期的赋能生态体系。
政策红利催生创新裂变 青年创客扎根热土
“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资源聚合平台。”湘江集团大科城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一组数据:园区已储备18位高校教授、企业高管组成的创业导师库,联合35家第三方服务机构搭建工商财税、法律咨询“绿色通道”,更与园区企业湖南纳微科技共建共享实验平台,与湖大超算中心共建普惠算力公共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的研发提供检验检测、算力供应等核心资源要素。
在孵化器三楼,26岁的郑加文正带领团队调试“邻服优享智慧社区平台”。这位湖南工业大学毕业生打造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模式,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园区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7月中旬我们项目就能在望岳街道落地试点。”他指着系统后台跃动的数据说,“平台上线后能实现邻工就近便捷服务,预计带动上千人灵活就业,这正是该商业模式应用于市场的价值。”
除了硬件给力,软实力服务也更为贴心。湘江集团大科城公司负责人夏伟辉表示,为满足初创企业在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发展需求,孵化器还定期举办了增值成长课堂,涵盖工商注册、政策申报、投融资对接等实用培训活动,用满满诚心为“岳麓山下好创业”的青年朋友护航成长。
全周期服务破解成长痛点 科创生态形成闭环
从单一孵化到全周期赋能。记者注意到,孵化器创新服务矩阵呈现“三维赋能”特征:用空间赋能,除3000㎡专属孵化区外,还设有路演厅、共享会议室等公共区域,创业成本直降70%;用资本赋能,5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金总规模75亿元,已投资近140个项目,其中10家企业已上市;用智力赋能,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高校共建先进计算、新型动力、软物质微结构等4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不少于30项专利实现产业化转化。
“我们不仅要看签约数量,更要关注出孵率。”该负责人透露,园区正建立“孵化—加速—产业化”梯度培育机制,对成长型企业提供市场开拓、产业链对接等深度服务。目前,首批入驻的1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已有6家达成百万级营收预期。
从选项目到拉投资,从帮助大学生实现梦想到项目落地……短短两个月,湘江科创园接连斩获“湖南省创业孵化基地”“湘江新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室”三项资质,其“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高校支撑”的运营模式获省人社厅专项推介。
“要让青年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大科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支点,联动校企政金各方平台,打造“预孵化-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为湘江新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注入青春动能。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