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新区交出高“研”值“新”答卷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杨文妤
时间的长河,因奋斗者的足迹而刻下刻度,因开拓者的耕耘而写就华章。
当2025年的“赛程”过半,湘江新区这片创新与开放的热土,交出了怎样的发展答卷?
数据勾勒轮廓,项目夯实根基,创新点燃引擎,答案清晰可见——
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新区经济肌体淬炼得更为强韧;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创新血脉奔涌出澎湃动能。
这不仅是一份“期中成绩单”,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宣言书”,宣示着内陆开放新范式与科创策源新势力的加速成型。让我们一同解码这份答卷背后的逻辑与力量。
提速奔跑,经济航船乘风破浪
发展高于一切、发展优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
2025年上半年,湘江新区经济运行划出一道稳健向上的曲线,多项核心指标领跑全市,彰显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
数据为证——GDP增速高于全市水平;39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实现增长5.9%,开放风帆正劲;规工增加值增长8.7%,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湘江新区以深化对外开放带动产业发展的结果。“产业+开放”双引擎轰鸣,驱动经济航船乘风破浪。
4月8日,“相见湘江新区 共创合作未来”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招商推介会举行。现场,两家德国中小企业总部项目、两个湘德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入驻,进一步推动湘江新区与德国企业在人才、技术、资本及市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6月12日至15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一批批非洲政企嘉宾代表团走进湘江新区,中非经贸合作热情持续走高。
7月22日至25日,“全球研发 湘江聚创”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如约而至,来自全球顶尖学府与科研机构的企业家与青年学者齐聚湘江新区,共同谱写开放、融合、共赢的科创篇章。
开放不止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中联重科墨西哥首个网点开业,构建起连接南北美洲的核心支点,“极光绿”点亮拉美市场“新版图”;
三诺生物血糖仪5秒即可显示检测结果,“圈粉”大批国际友人;
盈峰环境新能源环保车辆从湘江新区“发车”,产品成功服务于欧洲、东南亚、美洲等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以来,湘江新区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落实长沙稳外贸十条措施,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正如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高级研究员、国际知名癌症转化研究专家纳比尔·哈吉教授所言,“长沙和湘江新区让我流连忘返”,在湘江新区,390亿元进出口额、5.9%的增速不仅是数据的攀升,更是开放制度创新与全球要素聚合的结晶,世界的目光与湖湘的智慧在此交响,共同谱写着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新范式。
热火朝天,重大项目拔节生长
发展的蓝图,终究要落在坚实的大地上。
今日之项目,明日之产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湘江新区以135个新签约项目、超500亿元合同引资额,向未来投下坚定的“信心票”。
2025年上半年,湘江新区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项目建设“大动作”连连,加快湘江科学城、高铁西站等重点片区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
2月冲锋号。中联数智园正式动工建设,打造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试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产业园区,吹响建设“冲锋号”;
3月开门红。湘江科学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36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约415亿元,湖南湘江新区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
4月加速度。湘江科学城“五大建”全面封顶,朝着“科技创新高地、产城融合典范”的目标,跑出了“新区加速度”;
5月新枢纽。长沙高铁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项目(自建部分)正式开工,将助力长沙高铁西城片区形成“站城融合、产城共生”的立体化城市空间;
6月金融舰。湘江基金小镇二期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正式启动地面以上建设,提前达到“正负零”关键节点,“金融巨舰”冲出地面;
7月民生足。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竣工投用,激活湘江科学城片区的人才“西”引力,“科技范”与“书卷香”相得益彰。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烈日当空,走进项目建设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塔吊的剪影划过滚烫的晴空。新区人以汗珠为墨书写的攻坚宣言,正化作大地的脉动,铺开生活圈、生态圈、创新圈交织的立体画卷。
放眼湘江西岸,一幅产城人融合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座“以产塑城、以城载人、以人兴业”的未来之城正拔节生长。
枝繁叶茂,科技创新势能强劲
科技创新的高度,从不取决于地理疆域的广度,而在于创新要素的浓度、策源能力的强度与产业转化的效度。
2025年上半年,湘江新区新增创新平台84家,占全市31.2%,其中,国家级中试平台3家,占全市60%,湖南先进有色金属与新能源材料中试平台、湖南复杂药物制剂中试平台、核工业智能装备中试平台3家中试平台更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纵观湘江新区现有研发体系布局,全域范围内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17家,国家级平台71家,“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均落子于此,区域科创能力已呈现汹涌澎湃之势。
走进长沙高新区麓谷产业园,高楼林立间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活力,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算力心脏”强劲跳动。在这里,汇聚了5万余家企业和近百万名从业者,占据长沙AI产业的“半壁江山”。
驱车向南,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敞开怀抱”,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矗立于丘陵之间。踏入园区,就像进入了“科幻世界”,无人驾驶公交车编队行驶测试,无人售货车、无人配送车在楼宇间穿梭,无人环卫车沿路循迹清扫。坐上无人驾驶小巴体验,车辆在不同道路上轻松完成自动变道、左转右拐,相当平稳丝滑。
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组建超万人的研发军团,用近三年超110亿元的研发投入形成物联网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完整数字化产品矩阵,为制造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制造技术方案;
安克创新2024年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至21.08亿元,同比增长49.13%,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53%,业务已从单一充电产品扩展至充电储能、智能创新、智能影音三大领域;
威胜信息深耕能源计量,投入每年营收的9%用于研发,构建了完善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产品远销超70个国家与地区……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在湖南湘江新区化作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让科技创新成为湘江新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2025年上半场的哨声,是奋进的号角,更是新征程的起点。
经济稳进提质、项目拔节生长、科创动能澎湃,湘江新区全力“挑大梁”、努力“得高分”、奋力“创一流”,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时代的答卷上奋力书写。
这份答卷,不仅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区路径”,象征着湘江新区全力以赴打赢季度攻坚战,以实际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的决心与担当,更昭示着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的无限可能。
未来的征途,星辰大海,湘江新区,步履铿锵!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