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宝藏教师 |这堂“明星课”,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刘旭)“朋友圈转发锦鲤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对许多大学生来说略显枯燥、单调,但在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近的课堂上,学生们常常对各种有趣的、热点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马原也成了学生心中的“明星课”。

刘近的马原课成了学生心中的“明星课”。均为通讯员供图

      “激活”有趣的马原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思政课,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在刘近看来,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每学期一开始,刘近会搜集“学生之问”,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困惑,让授课内容更加聚焦于学生的困惑之处。授课时,他时常抛出很多新鲜有趣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生动的案例中感悟原理的魅力。例如通过“抗日神剧”,引导学生辨析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谬;通过卓别林电影,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利用西方纪录片,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局限……

      学生愿意参与,学生也有收获。在刘近的精心投入下,马原课堂真正地被“激活”了。“刘老师常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在我们眼中十分高深的哲学问题,课堂幽默有趣,气氛自然活跃起来。”理科试验班2001班苗滕元说。在课堂留言簿上,还有学生写道:“刚开始上马原课,我是坐在最后几排的学生,但几次课过后,我觉得老师上的课很有意思,开始主动坐在教室前排。”

      教学生如何“上课”

      除了面向本科生讲授马原课程,刘近的专硕研究生必修课程《思政教材与课程分析》时常有学硕的同学跑来蹭课。

      “我们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大多会走上教师岗位。”刘近认为教学能力就成为关系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可以成为“老师”,完整体验备课、授课、评课等过程,通过模拟教学实战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随和、儒雅、博学、谦逊”,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刘佳琪对导师刘近的印象。“深入浅出的授课风格、详细专业的学术指导、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刘佳琪说,“如果有机会站上讲台,我将努力成为一名像刘老师一样的思政课教师。”

刘近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线上课程。

      让马原课堂走向线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课程需要开展“线上教学”,“2020年初,学校还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线上课程,只能借助其他高校的课程资源。”这让刘近萌生了录制“在线课程资源”的想法。

      2020年暑假,刘近回到学校开始准备线上课程的建设工作。线上课程建设并非易事,从打磨脚本、拍摄视频、完善课程资料再到建设习题库……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他也笑称“导演、编剧和主演都是我自己”。

      “一段十多分钟的课程视频有时需要录半个小时,哪句话讲得不好或不太通顺,就需要重新录制。”刘近回忆,一天下来喉咙基本就嘶哑了,喉咙一“罢工”,他就暂停两天来撰写后续的脚本,恢复得差不多了,他又继续开始录课。

      在刘近的努力下,总计时长300多分钟的线上课程在暑假20多天时间里录制完成。经过最后的剪辑加工,课程在当年10月正式上线。如今,使用该线上课程的高校已有10余所,选学人数累计超9000人,课程也获评“2021年湖南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作者:刘俊】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湖南大学 马克思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