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到、军训、家长会……新学期未到,长沙市多所中学“适应性”活动已启动

相链区块链

长沙市实验中学的学子站军姿中。 长沙晚报通讯员 刘懿夫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今年秋季学期8月31日报到,9月1日上课。夏末的热浪尚未退场,长沙市多所中学的校园与校外基地已热闹起来。为帮助新生平稳过渡到高中生活,一场场以“适应”为关键词的活动陆续启动。

以汗水为墨,写就“体魄”与“集体”的开篇

“烈日把崭新的校服染出流转变幻的光纹,却挡不住迷彩方阵里越发挺拔的身影。”8月16日,雅礼中学2025级高一新生奔赴雷锋基地,开启为期7天的军训。站军姿时骨骼铭记的“向上力量”,齐步走时脚步同步的“默契密码”,让“淬炼筋骨”的意义不止于体能锻炼。

校长王良开讲高一新生第一课,共话“雅礼”涵义。 长沙晚报通讯员 王佳骏 摄

校长王良与高一新生们共话“雅礼”,他结合校友故事阐述雅礼人躬身践行的“公勤诚朴”,寄语高一新生们:“仔细琢磨校训含义,展开扎实饱满具体的生命日常,抵达悠久博厚高明之境。”

长沙市实验中学校长张桃寄语学生。

同一时段,长沙市实验中学的新生们也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训练场上接受磨砺。“青年需要昂扬的朝气,更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报效祖国的志气。”校长张桃的寄语里,藏着军训的双重意义:烈日下站定如松,是对意志与体魄的锤炼;教官示范的整齐队列、同学间的互相整理衣襟,则是集体意识的生动课堂。

转身、立正、稍息……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无数次“标齐排面”的坚持。休息时间,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围着班主任聊天,师生相处时间不过两三天,融洽得像是相处多年的老友。

军训过程,也是师生了解和融洽的过程。 通讯员供图

“刚开始我是个很没耐心的人,军姿没站一会儿,内心便躁动无比,难以安定,总想偷摸搞一些自以为是的小动作来偷懒。”长沙市实验中学G2504班蔡雅冰说,“慢慢地,在教官的严格要求下,我变得沉稳专注了不少。即使是不断重复的简单动作,我都不再分心,而是专心致志,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军训不断打磨着我的那些突兀的棱角,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长沙市第一中学校长羿莎以校园里的三棵树为喻,讲述“从树木到树人”的教育理念。 长沙晚报通讯员 郭蓉 摄

家校携手,为“适应”搭起沟通桥梁

不止于校园外的军训场,校园内的“适应性”准备同样细致。8月14日,长沙市一中体育馆里,高2025级新生家长会暨家长学校培训会如期举行。校长羿莎以校园里的三棵树为喻,讲述“从树木到树人”的教育理念,与许下一个三年的约定:以皂荚之根,扎牢家国根基;以拐弯之智,包容个性生长;以银杏之灿,照亮幸福前程!

全国模范教师、德育名师陈奇志老师带来《初高衔接期:高一新生家长,怎样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德育讲座,提醒家长真正“看见”孩子的需要,也“看见”自己的需要。“看见”孩子的真问题,决定了我们的陪伴方式和陪伴质量,并交给家长智慧引导的三个重要工具——接纳、信任、肯定。重要的不是让孩子成为我们所期望的人,而是让他有能力成为他所期望的人。

这场家长会更像一场“协同备课会”:教务处详解高一培养规划,学生工作处布置军训注意事项——从24寸以内的行李箱规格,到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的准备清单,细致到衣食住行的提醒,既为今日举行的军训做好物资铺垫,更通过家校共识为新生的“适应”注入合力。

烈日下站定如松,是对意志与体魄的锤炼。 长沙晚报通讯员 曾轶涵 摄

高温下细心守护,让“适应”更有温度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各校的“适应性”活动中,“防暑护航”成为标配。雅礼中学在训练间隙安排补水点,提醒学子及时补充水分;长沙市实验中学的医务室里,清凉油、驱蚊药与感冒药整齐排列,校医随时关注学生状态;长沙市一中在军训物资清单中特别标注“高倍防晒霜、饮水壶”,细节处藏着对高温环境的周全考量。

新学期的铃声尚未敲响,长沙市多所中学的“适应性”活动已为新生勾勒出成长的轮廓:军训场上的汗水,是体魄与意志的“磨刀石”;集体生活中的协作,是团队精神的“催化剂”;家校间的对话,是适应期的“稳定器”。在夏末的热浪里,这些活动正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埋进学子的高中生涯,等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生长出坚韧、团结与从容。

【作者:岳霞】 【编辑:肖彪】
关键词:长沙教育 新学期 中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