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长沙“论道” 办学思想碰撞激发教育新火花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实习生 刘新梅)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长沙“开课”,交流办学思想,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21日至22日,全国优秀中学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在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举行,专家学者、全国优秀校长代表等共300余人参会。

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承办,以“精神引领,共创未来”为主题,采用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点评互动、成果展示及校园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聚焦教育改革前沿问题,推动校长教育思想交流与实践创新。

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是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长期开展的项目,旨在总结推广校长办学经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010年至今,已举办了164场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基础教育校长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广泛而长久的积极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像一块微型雕琢的岩石,内含独特的光芒。‘唤醒’只是教育的起点,而真正的教育更在于持续地‘琢光’。”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向雄海以《心向未来 琢光而行》为题,分享了他关于迈向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思与行。
从1993年国有民办体制的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到2001年麓山国际与长郡中学携手组建湖南省首个基础教育集团——长郡教育集团,再到2015年步入全新的公办发展阶段,2016年牵头成立麓山教育共同体开启集团化办学的新一轮探索,麓山国际32载的办学历程,正是“心向未来,琢光而行”这一理念的系统演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学校教育应走向何方?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日常实践应如何落实?‘琢光’,正是我们的答案。”三十余载的一线教育经历让向雄海坚信:教育既需“唤醒”,更需“琢光”。二者构成“唤醒—琢光—再唤醒—再琢光”的螺旋式进程,推动师生之间双向影响、彼此促进,不断走向生命的丰盈与完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为成长的主体,彼此信任、相互成就。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校长张海峰以“海丝精神”与“五中精神”为双轮驱动,提出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创造者”的育人目标。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刘春景则秉持“顺性教育”理念,其核心是“顺应学生成长规律、顺应教师发展特质、顺应时代教育大势”……研讨会期间,来自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福建省福州一中、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的优秀校长分享了他们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成果,并与与会者展开圆桌讨论。
“教育就是要通过慢的智慧和艺术,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之光呈现出来。一个校长的教育思想,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必须照遍、照亮、照透学校所有的教育的细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唐江澎等专家进行专业点评。
“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每所学校校长的办学实践。”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表示,校长的办学思想来自每所学校校长的办学实践,活动旨在让每位校长通过这场研讨会,在思想的层面上思有所悟、思有所成、享有所长,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表示,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航者,其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其精神高度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本次研讨会是一个强大的能力能量场,让大家在交流中齐智慧,在碰撞中凝聚共识,携手并肩,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的校长力量和校长智慧。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予武表示,当前,长沙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迫切需要更高质量教育作为硬核支撑。各位校长、专家的到来将为长沙的教育传经送宝,助推长沙教育事业更进一步。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