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情缘 | 雷宜锌:晚报每幅插图曾是我临摹范本
长沙晚报记者 田芳
“凭着信念,我们能从绝望之山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这,不仅是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信念,也是雕塑家雷宜锌人生的执着。矗立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马丁·路德·金雕像,让其作者雷宜锌名扬海内外,他从此有了一个国际名字:中国雷。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雷宜锌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父雷铸寰是湖南大学第一任校长,祖父雷通鼎曾留学莫斯科东方大学,是一名工程技术专家;父亲雷久长毕业于湖南大学,一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我的艺术启蒙来源于我的妈妈。”雷宜锌的母亲是小学美术老师,在她的影响下,儿时的雷宜锌特别喜欢画画。
1970年,16岁的雷宜锌离开长沙到芷江县当了一名知青。“没有学校,也没有老师,甚至连可供观摩学习的艺术作品都没有,全靠自学。”雷宜锌说,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画画。1977年恢复高考时,雷宜锌以长沙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没有7年知青岁月的自学,我不会获得进入艺术院校深造的机会。”雷宜锌说,从此他相信,人生只有时刻准备着,机会来临时才不会让其白白溜走。
《中国女排》一鸣惊人
1986年,雷宜锌迎来了他雕塑人生的春天。当时,湖南省成立“城市雕塑创作室”,他担任主任,接的第一个任务是为湖南郴州的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集训基地做一个群雕,纪念女排五连冠。《中国女排》是雷宜锌的第一件城市雕塑。这个雕塑一鸣惊人,被他在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潘鹤、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一致认为是“一座里程碑”。
“雕塑是永恒的艺术。好的雕塑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雷宜锌说。此后的20多年中,雷宜锌的雕塑走进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从长沙太平街“老长沙”系列、芙蓉广场的《浏阳河》、湘江风光带的《图腾柱》,到美国圣保罗市国际石雕研讨会上创作的《遐想》,一个个美丽生动而富有东方韵味的雕塑,从雷宜锌的刀斧中产生。
“现在有些搞雕塑的沉不住气,有些人一年半载都没一件作品出来,问他们,他们回答‘没单搞什么创作’。我是个搞艺术的,有单没单,有钱没钱我都为艺术而活着。”雷宜锌说,正是这种执念,让他的作品源源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前些年搞雕塑很苦的,上世纪80年代我在曙光电子广场临时搭个棚子,后来在东塘线材厂租了间厂房,上世纪90年代,在金盆岭塑料六厂租了间厂房,也算工作室,这地方平时只有捡垃圾的才去。我工作、生活都在那里,夏天热得死,冬天冷得死。”不过,就在这间工作室,雷宜锌雕出了马丁·路德·金的塑像!
把“中国雷”刻在华盛顿国家广场
马丁·路德·金雕像的创作机会不是凭空而来的。之前,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国际石雕研讨会上,雷宜锌创作了一座名为《遐想》的雕塑,塑造了一位美丽少女托腮沉思的形象,充满了东方韵味。当时,马丁·路德·金纪念园基金会正在寻找一位为马丁·路德·金塑像的雕塑家,与会艺术家一致推荐了“中国雷”。在详细、严格考察了雷宜锌及以往的作品后,这一工作被确定由雷宜锌来完成。
但是,这件事在美国引起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为什么要让一个中国人来做一个对美国意义如此重大的雕像,并将它永久地放在华盛顿国家广场上?面对接踵而至的争议,雷宜锌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我要让作品说话!”
在金盆岭的工作室,他日夜不停地翻阅资料,读马丁·路德·金的作品,并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中获得了灵感。2011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的雕像在华盛顿国家广场正式揭幕,雷宜锌的名字被刻在了雕像上,永久地留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揭幕典礼,他接见了雷宜锌,并称赞马丁·路德·金雕像是一件伟大的作品。
“不过实际上,奥巴马并非是为我的雕塑作品揭幕的第一个美国总统,2010年,我创作的美国陈纳德将军雕像落成揭幕仪式在怀化芷江飞虎队纪念馆举行,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赶来为其揭幕。”雷宜锌笑着说。
长沙晚报让我温暖
雷宜锌出名了!新华社、中新社、《华盛顿邮报》……世界各地的媒体都来采访他,“我最看重长沙晚报!”雷宜锌说,“这不是说假话,因为长沙晚报让我温暖!”
雷宜锌说:“我是地道的长沙伢子,长沙晚报伴着我长大。”小时候他喜欢美术,但没有教材,于是长沙晚报成为他的老师,“晚报上的每一幅插图、漫画都是我学习临摹的范本。”他清楚记得晚报有一位叫刘左钧的美编,“他画的插图我喜欢得不得了,每次都认认真真地摹下来。”后来,雷宜锌在雕塑事业上取得了一些名气,“只要我的作品出现在长沙晚报上,就有亲戚、朋友来向我报喜、祝贺,从他们的言语中,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雷宜锌说,艺术创作是很寂寞的,但是作品出来后人们的称赞总能让那些寂寞烟消云散。
为什么在乎长沙晚报?雷宜锌说出了心底里那点小秘密,“我的亲人、朋友都生活在长沙,长沙晚报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看到长沙晚报上有我的消息,他们会马上打电话给我,说晚报上有你的消息呢!那种温暖、那种乡情让我不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感到自己的存在!”雷宜锌说。
感恩长沙晚报对自己的关注,雷宜锌也时刻想着为晚报做些事。“我曾经为长沙晚报代言,真心向人们推荐这份人情味浓郁的报纸。”2014年,雷宜锌领衔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以“中国雷”的名气邀请了世界各国的雕塑家来长沙创作,“我首先想到一起合作的媒体便是长沙晚报。”雷宜锌说,由于长沙晚报的大力宣传,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以后的雕塑节,希望长沙晚报还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雷宜锌说。
对话雷宜锌
长沙晚报:你夫人、孩子现在都住在美国,你一个人在宁乡关山创作,不感到寂寞吗?
雷宜锌:生活中我是个很无趣的人。有时候跟别人待在一起一整天,我可以不说一句话。我只想专心做艺术,不问世事。就是在关山这里,也无法回到每天穿一身脏脏的工作服,窝在工厂车间与泥巴、石头打交道的日子。真希望能像年轻时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创作不出门。那才是纯粹的艺术。
长沙晚报:创作马丁·路德·金雕像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阻力?是如何克服的?
雷宜锌:马丁·路德·金雕像是一座备受争议的“中国制造”。我接到这个单就知道,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这不仅关系到我本人的艺术声誉,更关系到中国艺术家在世界大舞台上的地位。四年,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金的雕像上。我坚信: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无国界的。事实胜于雄辩,金家族的所有人都支持我的作品,他们看到模型后甚至动容落泪。在金的雕像揭幕那天,无数政要名流前来与我握手、道贺、合影并请我签名,奥巴马一家亲临现场,在演说完后他走到我身旁握住我的手说,“非常感谢,祝贺你,你的作品太了不起了!”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激动、兴奋!现在我与奥巴马一家成为好朋友,经常受邀到白宫做客。
人物名片
雷宜锌
湖南长沙人,湖南省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代表作有《月神》、《拼搏》、《英雄泪》、《出境》、《百年长沙》、《遐想》等。2006年被选为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马丁·路德·金巨型石雕像的作者。
点赞雷宜锌
他是地道的长沙伢子,他是享誉海内外的雕塑大师。他的作品早已远渡重洋,成了国与国交流的媒介。从长沙到华盛顿,你都可以看到他那颗与众不同的匠心。别人说他功成名就,他却说自己就是一个玩石头和泥巴的人。我们一直在关注他那颗沉默的匠心,而他也在关注我们和星城一起成长的故事。 ——文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