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长沙系列谈①让人傲娇的"长沙速度"从哪来?

  掌上长沙评论员

  日前,有权威财经媒体通过对过去十年33个主要城市经济总量增长变化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面貌及其背后的结构变化。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其中长沙以460%的增幅位居榜首。作为内陆城市,长沙为何能够取得这样跨越式的发展成绩,我们的速度从何而来?

  从外因看,长沙沐浴着中央改革开放和中部崛起的强劲东风。这些年,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等战略平台相继在长沙落地。此外,长沙还被确定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因此,长沙的发展优势在叠加、引擎在增强、发力点在增多。而作为湖南省省会,长沙的发展更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13年,长沙提出“六个走在前列” 发展目标,掀起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的热潮。

  格力空调宁乡生产基地的生产线上,机器人已能独当一面。 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从内因来看,长沙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务实求真的发展决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奋进的城市,一定有“坚定不移接续奋斗,一棒接着一棒干,力争上游干到底”的团队精神,有“顺势而为,笃实前行”的谋事心态,有“一马当先,一往无前”的干事勇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成事状态。

  经济发展讲究顺势而为,既要善于发现趋势,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在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做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让长沙拥有孕育顶级企业的环境和土壤。从宏观上看,这些年,长沙以精准的政策引导产业重点向互联网、3D打印、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三新”方向发展,构建了新材料、视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多点支撑,填补了旧有产业的缺口。产业结构优化,有了新的动能,经济发展也就必然会有突破。从微观上看,这些年为促进企业发展,长沙启动了各项帮扶政策。这些政策就像“及时雨”,让很多新型企业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新河三角洲长沙滨江文化园全貌。园内的规划展示馆、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又一绝佳场所。

  而在政府建设方面,长沙从顶层设计抓起、从规划和实施做起,列出任务清单,逐项明确完成时限,明确牵头领导和负责部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了“一盘棋”思想,对涉及一体化的重要工作和任务,共同协作、共同发力、共同争取。“五加二、白加黑”“宁可掉肉、不可掉队”成了绝大多数长沙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

  湘江东岸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清新。

  干在实处,方能走在前列。过去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沙速度”,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单兵突进的意外之喜;而是在长远布局、科学规划之下,全市各行各业真抓实干整体发力的水到渠成;是秉持“敢为人先”精神的长沙人,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善于抢抓机遇、善为善成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长沙发展一直强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理念,扶持重用“狮子型干部”,这无疑也是长沙经济增速过去十年领跑中西部的生动注脚。

【作者:掌上长沙评论员】 【编辑:彭应兵】
关键词:长沙速度 榜首 城市经济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