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娴姐学拉二胡

  ■朱小波

  娴姐是我楼上的邻居,朋友圈内的旅游达人,每次她要扯着我做旅伴时,就会用网红金句给我洗脑:“生活里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元旦我放假在家里,忽然想起娴姐怕有小半年都没来“策”我旅游了。我也懒得打电话,就直接上楼敲门找她聊天。还好,开门的是她本尊,不过让我惊讶的是,她手里拿着一把二胡。

  “娴姐你在学二胡?” 我一脸的讶异。娴姐的笑容里有点难为情:“是呀、是呀,去年国庆后开始学的。”我长长的“哦”了一声,既而追问:“那说好的诗和远方呢?”娴姐先是实话实说:“真的舍不得缺课去旅游呀。” 跟着话里又恢复了网红口吻:“生活里除了诗和远方,还有二胡呢。有先哲教导世人‘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那我就把时间浪费在二胡上吧。”

  这次是我扯着娴姐聊起了她的新生活。娴姐是去年国庆后开启的学习模式,就近报了一个成人二胡培训班。因为是插班生,又是零基础入门,娴姐入学时不免心中惶恐,问老师:“我缺了一个月的课还能跟上学习进度吗?”老师认真看了看娴姐,笑着说:“你这么年轻,肯定能跟上。”娴姐说美女老师好会说话,可惜这学习不是跑步拼体力,虽然她每次上课前,我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校,向老师、同学请教,但上了一个月的课,脑子里还是一片迷茫。

  前不久的一次课后,娴姐问坐她左边的同学:“大哥,你回家还会练习吗?”“练习呀,每天都要练的。”整理书包工具的时候,娴姐又回头看向右边座位上的同学,上课时她就注意到大姐练琴好认真。看她胖胖的体态、满脸慈祥,娴姐就冒眛地打听:“大姐,敢问您贵庚?”老人家也不说什么“你猜猜看”的话,直接告诉花姐:“今年七十七呢。”听得娴姐的嘴张成了一个“O”字,知道这位老大姐也是零基础入门的,娴姐当下就长了几分自信,看来学习真是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关键是内心要有热爱吧。

  “为什么选学二胡?”我问娴姐这个问题,娴姐也问过她培训班上的几位“芳邻”,几乎都和她一样——少女心犹在——圆梦,只是梦的细节略有不同。同学甲说她上小学时,曾经有过一把二胡,她还记得只有4块钱一把,后来损坏了’家长就没有再给买,从此就没再摸过二胡。同学乙说,她上小学那会儿特羡慕文艺宣传队里的同学,会拉琴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而娴姐呢,是小时候看到邻居中有位叔叔拉二胡好好听,心里就好希望自己也有一把二胡,也能拉出那样好听的曲子。娴姐说她没敢跟父母申请,她晓得不会得到家长的支持。

  娴姐的一番话听得我频频点头。我想起了前不久自己和同事的聊天,我说我要学一样从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东东”,其中一位同事就笑说我小时候一定是个“乖乖女”,我问“为什么呢”,他说“叛逆期推后了几十年呀”。这话貌似听起来有点道理,但事实上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温饱才是父母操心的大问题,至于教育就是把你送到学校,老师教什么你就学什么,素质教育,那是20年后的90年代中期才有的说法呀。

  所以我真心给娴姐鼓劲加油:“娴姐你现在学二胡,实在是赶上了好时机,传说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也不过如此吧——工作转型有了学习的时间,青春远去学习的愿望还在,而正好有一个培训班可以选择。那么,余下的就交给时间打理吧。时间是个大筐子,既然你放进去梦想,它还帮你存着;你放进去努力,它也会帮你存起来的。”

  娴姐说她的老师在课堂也是这样教导的:“不要被所谓‘童子功’吓住,不管是‘童子’‘老子’,入门的基本要求都一样,一弓一弓拉,一个一个音阶练。学习,永不为晚。”娴姐说她的老师当年在北京赶考时,练琴练得手指都皲裂了,贴上胶布又继续练。她老师还说,练基本功是一辈子的事,大师级人物如盛中国老师表演前在等候的片刻,练习的也是音阶呢。

  娴姐说起老师时满脸都是“迷妹”的表情,所以我好奇地问她老师“多大年纪”。娴姐说:“我忘记问老师‘贵庚’了,但她的琴龄据说有21年了。看她拉琴,不说那流水一样汩汩而出的琴音,单是那优美舒展娴熟自如的动作就让人着迷呢。”我不得不再次感叹,时间真是一个神奇东西,如果你好好地与它为伴,它定会成就你的美好。“虽然现在的我拉琴还是‘五音不全’,但我不急,一点也不急,相比老师的21年琴龄,我还刚满百天呢。”娴姐的话里又有了百分百的自信:“呵呵,老师都说我‘年轻’呢。”

  那么,有心拉二胡的“年轻”同学呀,就请牢记老师的教导吧,每天练琴,一个小时不多,两个小时也不多,要不就抱着琴入梦好了,哦,不不不,那样会把弦压断的。天天练弓,一定会拉出好听的曲子。娴姐,加油哦!

【作者:朱小波】 【编辑:黄能】
关键词:二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