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不买账的“红学”两派

  ■周兆燎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又不仅仅是小说。说它是百科全书,只是一个比喻,喻其“博大精深”。《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我看不如说“天书”,这部“天书”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

  两百多年来,从事“红学”研究的人如过江之鲫,“红学”养人。说不尽的《红楼梦》,“开卷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亦枉然”。伟人毛泽东甚至把《红楼梦》提到了这么一个高度:我们中国,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一部《红楼梦》。

  北京有两位小说家名满天下,也搞起了《红楼梦》研究。不但出了一本又一本书谈它,而且上电视宣讲。其中一位说,我非得上一次电视讲《红楼梦》!原来上电视宣讲才过瘾,面对观众可即兴发挥,挖掘出更多,在书房写不出的读后感。

  两位小说家就是刘心武和王蒙,特别是前者,把后半生全搭上了,自己的小说不写了,撂挑子了。他被归入红学“索引派”,后面有老一辈红学专家周汝昌撑腰、打气。

  王蒙说,他不赞同这种搞法。他主张从文本入手研究《红楼梦》,研究曹雪芹的写作艺术,研究书中的世态人心。

  我比较附和王蒙。曹雪芹就是一小说家,“满纸荒唐言”,你下功夫考证,自称有九分证据不说十分话,说宝玉原型是谁,黛玉原型是谁,全书影射哪一段史实,谁知作者的想象咕嘟咕嘟冒泡泡,压不住,大部分是虚构的,刘心武岂不白忙了?

  不过,有几个自愿者,挖空心思搞点考证工作,还是必要的。毕竟《红楼梦》从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夫子自道”,作者没有真实的经历,肯定没有那么多细节。餐桌上那一道道菜,你不能说是虚构的吧。丫环没服侍过你,你能写出“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感觉?

  红学索引派和文本派互不买账,都坚持自己的搞法。我看都没有错,两派研究的角度不同,你说你的话,我说我的话。有时杠上了,井水犯犯河水,我们一般读者看个热闹,也加深加宽了对《红楼梦》的理解。

【作者:周兆燎】 【编辑:黄能】
关键词:红楼梦 红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