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枢专栏 | 九月湘江水漫流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是唐代诗人戎昱的名句。戎昱(744—800年),荆南(今湖北江陵荆州区)人,为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戎昱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飘落异域,纵情游览天下名城。唐肃宗至德(756—758年)时戎昱始中进士,历任辰州、永州刺史等职。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杜甫在此相会,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
大历四年(769年)七月,正在长沙的戎昱,为刚任潭州刺史兼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的崔瓘所赏识,延请为幕宾。崔瓘有意为戎昱作媒,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说,崔瓘“爱之,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则订议”。戎昱闻听后,予以婉拒,但仍存感激之情,作《上湖南崔中丞》诗辞谢。诗曰: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舍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有学者解释说,诗中的“移性”乃“移姓”的相关语。
次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叛乱,杀死崔瓘,潭州大乱,戎昱南下避乱到达桂州(今广西桂林)。正好与桂州刺史兼桂管观察使李昌巙打邻居。《戎昱诗注》中说,李昌巙“夜闻邻居吟咏之音清畅,迟明访之,乃昱也,即延为幕宾。”李昌巙待戎昱甚厚,使戎昱“自谓李大夫私恩至深,无任感激”。
戎昱两度为官湖南,从建中四年(783年)任辰州刺史到贞元十四年(798年)任永州刺史的十数年间,戎昱钟情于潇湘间山水,多次泛游湘江,写了许多有关湖湘山水的诗歌。如《宿湘江》《衡阳春日游僧院》《湖南雪中留别》《湖南春日三首》《湘南曲》《采莲曲二首》《耒阳溪夜行》等。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宿湘江》: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
戎昱在寄情山水的同时,也流露出思乡忧国和有志难酬的幽婉之情。如《湘南曲》:
虞帝南游不复还,翠蛾幽怨水云间。昨夜月明湘浦宿,闺中珂佩度空山。
戎昱在湘期间,广交来客友人,所以题赠送往之诗也写了不少,如《送张秀才之长沙》《送零陵妓》《赠别张驸马》《送陆秀才归觐省》《寄梁淑》《旅次寄湖南张郎中》等。这些诗中充满对湖湘风土人情的好感和眷恋,如《送张秀才之长沙》一诗以劝客勿滞留的口吻,道出这里的松醪也能醉人的妙处。诗云:
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虽云桂岭北,终是阙庭南。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
松醪酒是古代长沙美酒,唐人多有吟咏,如杜牧有“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之句;罗隐有“松醪酒好昭潭静,闲过中流一吊君”之句。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戎昱曾任侍御史。次年以罪谪为辰州刺史。辰州治所即今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戎昱谪官辰州期间,是他一生中诗歌最为丰富的阶段。其中《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送郑炼师贬辰州》《辰州闻大驾还宫》《辰州建中四年多怀》等许多诗篇都表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如在《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中写道: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戎昱曾一度改任浙江东道州刺史,旋于次年回到了长安。大约在贞元十四年(798年)任永州刺史。其晚年事迹不可确考,只知已被削职,流寓于桂州而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