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的背影(一起阅山河•名家看宁乡)

相链区块链

  彭海燕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

  上古及今,芸芸众生里超脱凡俗而成豪杰圣贤的,几人?

  豪杰圣贤殁后,封神的又有几人?

  不仅封神,且神封儒、释、道三界的,几人?

  只一人。

  此人名关羽,字云长,民间敬称关公。历史上有16位皇帝23次为他颁旨加封。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公侯将相,贩夫走卒,或为其设庙立像,或为之祭心香一炷。

  所祭何愿?

  愿国有所护卫,心有所依傍,身有所庇佑。

  因何?

  因了关公的忠贞不贰,义薄云天。

  在宁乡金洲镇关山村,常张高速公路关山出口处的小山顶上,就有这样一尊泥红关公雕像。

  三国时期战长沙,他曾在此屯兵。

  九年前,为了一份没有心墙的宁静,我搬到了关公雕像正后方的关山偃月创意工场。这个提一柄声震时空的青龙偃月刀、身长19·8米的背影,就这样一年四季,旦夕晨昏地矗立在了我的眼前。

  久视一物,静物会自动。医学上将其称为“眼震”,并无趣地归为眼病的一种。

  我常于写作神倦和眼倦之余,立在门边,看这神威的背影。

  看久了,背影真动了起来,恍惚间,赤面长髯者转身而去,只留沉毅的、不容挽留的背影。

  那是初时的背影,在涿郡。

  那时关羽初来此地,贩枣为生,直到遇见了刘备刘玄德,这个他一辈子追随的人。

  他们共被而眠,谈及连年战乱,生灵涂炭,常常夜不能寐。

  冷月照寒舍,关羽、刘备与张飞,三个热血青年,发誓要干下惊天动地之事。

  于是乎,关羽抛却贩枣生计,只提一口青龙偃月刀,便随刘备去闯天下。市人皆笑其痴,关羽不答,仅将刀柄一顿,大步流星走向城外。那宽阔肩膀在斜阳中拉出长影,竟如城堞般森严。

  这一去,便无归路。众人视之,背影里全是决绝。

  至徐州兵败,为护卫皇嫂平安,也期与皇兄刘备能再得相见,更为日后还将尽忠于汉室,关羽不得已降曹。

  曹操曹孟德爱其才,欲纳入麾下为己所用。

  因此,曹营里的“降将”关羽,得到了令曹操的老臣、功臣们所羡妒和不解的礼遇——“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赠锦袍,赐赤兔”。

  关羽皆受之,然每受一物,必言“若知兄长下落,虽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曹操闻之,心中忧惧,常使人窥视。

  窥者还报:“关某每夜必秉烛观《春秋》,观毕则独立庭中,北望良久。”

  曹操亲往窥之,果见关羽负手背立,仰首向天。北方寒星点点,俱映在他铠甲之上。

  那背影竟使曹操心生寒意——非惧其武艺,实畏其忠义之不可移也。

  如此背影,虽降实未降,虽留实已去。

  曹操仍不甘心,遂派张辽试探关羽。

  关羽回曰:

  “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又说:

  “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果然,随后的官渡之战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了曹操之恩。

  随后,关羽闻刘备在河北,即封金挂印,护二位皇嫂出许昌。

  曹操率众追至灞陵桥,赠袍饯行。关羽恐有诈,不下马,以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拱手作别。

  曹营诸将皆愤愤,欲追击,曹操默然良久,挥手止之:

  “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众人遥望,只见赤兔马快,早驰远去,唯余一袭绿袍背影,渐小如豆,终消失于天地之交。

  此番背影,潇洒快意中藏着谨慎,豁达里透着忠义肝胆,竟使曹营智谋之士皆感叹:

  “关云长去矣,天下义士之楷模也!”

  最后之背影,见于麦城。

  时关羽败走麦城,吴军围之数重。子夜,关羽命周仓守城,自引长子关平及二百残卒突围。

  城门开处,火把明灭中,老将军须发已然斑白,绿锦战袍破败不堪,唯那双丹凤眼仍炯炯有神。他回顾周仓,微微一笑:

  “汝善守此城,吾往求援。”

  周仓跪地泣不成声,抬头时,只见义父纵马出城,背影投入浓黑暗夜,霎时无踪。

  这回的背影,悲壮苍凉,却依然挺直如松。

  他明知援兵绝不可得,不过择一处死地罢了。

  这是公元220年,这一年的一月十八日,关羽被孙权所擒。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所载:

  “权欲活羽,以抗刘曹。左右曰:狼子不可养,昔曹公不即除之,留下大患,乃议徒都。”

  孙权听从左右人所言,斩关羽,将其首级送给曹操以邀功,曹操见木盒中关羽的头颅,那丹凤眼竟未曾闭合。

  恍然间,曹操觉得那是另一个自己从世间离去,忠厚义绝,孤标傲世,那是他想做而不得的人。

  曹操以诸侯之礼大葬关羽头颅。

  而此前,他的身躯已被孙权葬于当阳,此后,成都又有他的衣冠冢。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这是关羽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个背影,一个身形千里匍匐于大地上的背影,一个灵魂御风直达云霄的背影。

  这是一道穿越时空的脊梁线条,一直刺入历史深处。

  自历史深处至今,无数个关公在庙堂,在旷野,在广场,在市场,在所有知道他故事的人居住的地方立了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建有关帝庙、关公会馆3万余座,关公文化遍及168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他的信仰与膜拜。

  而我眼前的关公,此时立于高速公路一侧,看往来穿梭的车流,似在阅兵。

  车流里,有老旧的小面包车、豪华的轿车、彪悍的越野车、超大的货车,频繁出入公路另侧的宁乡经开区。

  开发区里,尽是出发的背影,为生计,为民生,为家国。

  关公的存在,是护佑,也是启迪。

  此时的国际风云,恰似三国时期,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打响多时,开发区里的战略部署,克难攻坚亦正酣,他们留给家国的背影,有义,更有忠。

  关公重诺,出发的背影,更重于诺。

  (彭海燕,作家,编剧,出版小说多部,负责编剧影视作品多次获奖。)


【作者:彭海燕】 【编辑:田芳】
关键词:关公的背影(一起阅山河•名家看宁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