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青山桥(一起阅山河•名家看宁乡)
汤素兰
山水长养人性,人文与风物密不可分。了解一个地方,也可以从当地流传的楹联而窥其一斑。
宁乡青山桥境内有许多大山,比如芙蓉山、红霞大山、三角寨、摘星仑,听其名字就能让你向往其景致。
芙蓉山在青山桥镇西北面,主峰海拔900多米,峰峦交错,如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唐代诗人刘长卿曾在此地遇雪借宿,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从而写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山顶有一块十余亩的天然平地,建有普济寺,供奉在此修行、十二岁脱凡成佛的清庵祖师。清代举人龙悟爻登芙蓉山时,曾为普济寺题联一首:“从衡岳七十二峰来,拨开一朵芙蓉,仿佛花中藏世界;距洞庭八百里之遥,撑起半天云雾,依稀海上有仙山。”此联叙芙蓉山来龙源远,绘其云遮雾罩时恍若仙境。
从芙蓉山俯瞰,山脚下铺开二十里碧水,是田坪水库,又叫青山湖,为宁乡第二大水库,也是宁乡饮用水源保护区。我小的时候,水库未修,这里叫田坪里。“里”是“田”和“土”合起来组成的字,指人类耕种聚居之地,古代户籍管理也以“里”作为基层组织名称。一里究竟有多少户人家,说法各异,一说二十五家,也有说五十家、八十家、一百家的。在我们山村,很少有大块平地,因此也少有聚居村落,可见“田坪里”代表了广袤的田土。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少将军官何际元曾带领忠义救国军(正义军)第四纵队驻扎在这里,修起了打靶场和练兵场,请来美国军官举办中美特训班,甚至还准备修建小型机场,当时的田坪里有“小重庆”之称。这里不仅田地广袤,水源更是丰富,有五条溪流从周围五个山冲流出来,汇聚田坪里,又从笔架山和铁马山(我小时也有人叫这两山为寨子山、烈马山)合围而成的石河港流出,成为楚江源头。后来宁乡县政府在笔架山和铁马山处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大坝,截住楚江之源,建成田坪水库,田坪里才沉为水底世界。
沿田坪水库大坝往左有一山冲叫水竹冲,从水竹冲翻山而上,可达石屋坳。两峰之间,山势稍低处,称为山坳,是翻山越岭行脚必经之地。山坳越高,景色越好。石屋坳是青山桥境内最高的山坳,在红霞大山中段。坳北山脚下是宁乡青山桥的竹峰村,坳南面是涟源的万家坪。万家坪产煤和石灰,石屋坳是宁乡人去涟源担煤挑石灰的必经之路。我小的时候,爷爷还身体硬朗,我的父亲和伯父长年在外地做手艺,家里担煤挑石灰的重担落在爷爷肩上。村里的男人们担煤挑石灰时结伴而行,总是从清晨出发,暮色中归来,真正披星戴月。爷爷到底年纪大了,脚步赶不上年轻人,他每次都是村里最迟归的那一个。每逢爷爷去万家坪担煤或者挑石灰的日子,我和堂哥在放学后就沿着山路去接爷爷,用我们微小的力量分一分他的担子。
石屋坳茶亭是爷爷每次担煤挑石灰必定歇脚之处。旧时茶亭都是乡党募建的。石屋坳茶亭募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即公元1762年,当年还募到六亩水田养亭。茶亭全用长条麻石砌成,故称“石屋坳”。茶亭旁建有关帝庙,供奉关圣帝君。关帝庙大殿的高柱上有一副长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此联不知最初为谁人所撰,是各地关帝庙常见的经典楹联,盛赞关帝忠义,也警策后人要学其忠肝义胆,行事无愧于心。
从石屋坳沿麻石古道往下,云峰渐次低伏,还有多个山坳,其中一处叫梅树坳。树梅坳再往下,地势开阔,一湾河水绕出一片田畴,名叫东仓湾。东仓湾正对梅树坳处,曾建有一个“望梅茶亭”。我幼时,茶亭已毁,但曾经写在茶亭上的楹联还在民间流传——“望两头都是大路,歇一肩再奔前程”,这楹联既通俗易懂,又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据说这楹联是当年住在东仓湾的大地主陈策襄所撰。陈策襄幼时家贫,过继给叔父抚养。但他极聪明也极勤奋。22岁中举人,上京考知县名列全国第一。1916年辅佐陕西护国军总司令陈树藩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功成后曾任陕西政务厅厅长,后任江西政务厅厅长、赣南道尹等职。陈策襄是旧时我们家乡所能见到的最大的官。他晚年辞官回乡,住东仓湾,自题匾额“务稼庄”,以老圃诗人自称。因历史原因,他的大多数诗文散失,楹联也仅有两首留存。除了“望梅茶亭”联,还有一首是他中举人时宴宾客写的门联:“少年遭不幸之三,造物忌才,若欲置我庸流地;大道所以贯者一,圣贤无种,从兹努力读书天。”道出了一个人从穷乡僻壤走出大山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努力读书,且始终如一。
宁乡有谚语: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喂的猪叫宁乡花猪,是中国名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尤其我们宁乡西部,没有什么物产,家里只有精心喂出好猪,用卖猪的钱送孩子读书,孩子才有出路。孩子们也特别珍惜读书的机会,发奋用功。在青山桥,用心读书的传奇人物还有一个李甲秾。李甲秾1898年生于青山桥树山里,1910年入云山学校读书,受到当时任国文和历史课教师的何叔衡的影响,萌生了民主进步思想。1919年他从长沙毕业后回云山学校执教音、体、美,又与谢觉哉、王凌波等人成为同事。李甲秾勤奋好学,曾为自己的书斋题有一联自勉: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在何叔衡、谢觉哉等人的影响下,李甲秾成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李甲秾从事农会运动,不幸于1932年正月二十五日被清乡司令曹明阵拘捕,曹明阵疯狂镇压革命志士,有“曹屠夫”之称。李甲秾正月二十五日被拘捕,正月二十八日便被枪杀,年仅34岁。
青山桥镇因横亘于楚江上的古老石拱桥青山桥而得名。楚江不仅滋养我们这深山小镇的芸芸众生,它从青山桥流出之后,汇入宁乡的母亲河沩水,通江达海,滋养万物。青山桥始建于1914年,是用花岗岩砌成的一条五墩四瓮石拱桥,历经一百一十余年沧桑巨变,石桥依然坚固如初。真是百年风雨桥不老,万古青山如画图!
汤素兰,湖南省作协主席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