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诗心与真实对望
远人
最近收到梦天岚新出版的诗集《屋顶上的藤萝》后,我急不可待地从头至尾读了一遍。读完后我猛然体会,这部由140多首短诗组成的诗集是一部充满完整性的诗集。
说它完整,是因为诗集在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进行掘进,该主题就是人到中年的作者在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诗集的第一首诗是《白鹭》,诗歌以“别惊动它”为起笔,以“那不顾一切扑向人间的样子”为结束。就表达效果看,梦天岚笔下的“白鹭”既是真实的白鹭,也是他内心诗歌的白鹭。当它要“不顾一切地扑向人间”时,就说明作者内心对世界和生活充满了解和发现的欲望。
对梦天岚来说,提笔写下《白鹭》时,已经不再是青春的表达。到中年后依然不放弃诗歌,说明诗歌是他最好的表达手段。
接下来读者看到,梦天岚笔下出现的是《河滩上》《渡鸦》《细雨》《大雪之后》等连贯性的生活场景。它们既是梦天岚的个人生活,也是所有人到中年后才会转而注视的简单场景。选择简单,是梦天岚体会到简单对人生的指引。这是一种历经人生后的返璞归真,人只有理解什么是返璞归真,笔下才能铅华洗尽。梦天岚的诗句的确洗尽铅华,所以他发现“船头裂开的部位,如一声叹息”,发现只有渡鸦“比人类更懂得沉默和隐忍”,发现“变不出新花样的你,开始羡慕鱼”——这是一句特别打动我的诗句,当人经历了生活,会真的发现自己变不出新的花样。“太阳底下无新事”本来就是一句俗语,但人真的要理解俗语,绝非听到就能理解,而是必须经历并接受生活的锤炼才能由衷体会。梦天岚选择的表现方式是诗歌,也就决定了他在理解生活之余,如何进一步以诗歌的方式来表达。
我想从技艺上分析下他的诗歌。经历过生活的人会有太多的发现,如何表现是考验写作者的关键。诗歌的标准在唐诗宋词那里就得到了最高的确认,即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因此,诗人的每一次表达,无不是形象的表达。梦天岚笔下的形象看似陈旧,在他的组合下却令人感觉极为新鲜,他在《黑色鸟》中写出的“我有自己的星辰/它们是我辛苦结下的果实/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就令人过目难忘。诗歌中的“星辰”和“果实”是太寻常的形象,但经诗人一组合,就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是梦天岚诗艺的成熟体现。这首诗结尾的两行“至于空出的枝头/就让它们一直空着”则是经过形象的打磨后,再次呈现出独属梦天岚感受过的人生况味。它引人共鸣,就因它来自作者个人,却能在每个读者那里找到各自经历后的复杂体会。类似的句子在整部诗集中比比皆是,如“相比之下,再大的雪也是轻的”(《大雪之后》)“时间不过是一堆可燃物/你只是照亮,从未想过把它点燃”(《火苗》)“月色安静下来/坐在一把空椅上/它不问/我也不说等谁”(《醒着》)。
就整部诗集来看,可引的诗句太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梦天岚在生活的介入中,以敏锐的触须碰到了生活中难以为人察觉的部分,他需要诗人全身心打量,不顾一切地深入。这部诗集的出色之处,就在于梦天岚将中年后的种种触动凝聚成诗,不妨再看看诗集中最能说明中年特性的几行诗句:“那时的你,还能相信/自己撒下的谎/和别人许下的诺言”(《笼罩》)。当他不再相信谎言和诺言后,选择了相信万物本身,因此他用种种物语组成这部异常精彩的完整性诗集。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