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霜初降,等一叶红透的枫香
江南草色正美
北国枫叶已红
深秋的情结
在雁字的翅膀下收藏
窗外夜雨微寒
一地如水青霜
在雾霭中吟诵一曲
淡墨写意的乐章
2009年10月23日,24节气中的“霜降”如约而至。
北京香山的黄栌已经红似彩霞,而长沙岳麓山上枫香树依然郁郁葱葱。在这高楼林立、车来人往的城市里,有几人知道霜浓露重?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一日凉似一日的秋风中,等待一叶枫香红透。
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书写着沧桑
斗转星移,已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渐寒冷,岁时将近终结,晨起的点点白霜犹如季节老人鬓边依稀的斑斑白发,书写着岁月的沧桑。
霜降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由于气温下降,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成冰晶。“霜降降霜始,来年谷雨止”,作为一种物候现象,清冷凛冽的寒霜将一直陪伴着寒冷的空气直到来年春天的清明和谷雨。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节气“霜降”,正是降霜的起始。霜降时期的早霜又被称为“菊花霜”,因为此刻正是菊花盛放的季节。东篱菊花黄,南浦芙蓉艳,是此刻独有的风景。
有多少人曾沦陷于《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但其实如今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专家宋忠华向我们介绍,霜是冰晶,色白且结构疏松;而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并非霜。想来前人们的经验毕竟有限,却因那一份美好清疏的意境深入人心,千古流传。
“晓霜”与“丹枫”的默契和情缘
无论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是“去岁羁帆湘水明,霜枫千里随归伴”,深秋时节的霜与层林尽染的枫叶有着不解的情缘,自古以来就被文人以各种方式诠释,而将这种默契挥洒到极致的,却属当代通俗作家琼瑶。
在她的小说《雁儿在林梢》里,女主角丹枫为了向男主角江淮复仇,化名“林晓霜”接近其弟弟江浩,让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自己,最后还凄凄楚楚地解释:“我给过很多暗示,你熟读中国文学,总不会没念过‘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句子,早上醉了的霜林,就是红色的枫叶。”
“晓霜”就是“丹枫”!当进入深秋季节,天气一天比一天转凉,光照减少,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子中的一种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会显露出来,使叶子变成红色,而且霜越重色愈浓。
因为南北气候的不同,每年的霜降节气时,北方已经万山红遍,而长沙却难以看到层林尽染。“岳麓山上的枫香树,一般得到11月中旬才能变红,当如果气温高、又遇到秋旱,枫叶变红的时间可能会比常年更晚一点。”长沙岳麓山园林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英雄迟暮的美好与坚韧
其实,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对于霜是不太有好感的,《淮南子》中说:“秋三月,青女乃初降以雪霜,霜者桑也,阴气所凝,其气惨毒,物皆丧也。”为此,古人还把死去男人的妇女称为遗孀。
的确,在霜降时节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氛围中,总会让人感觉到凋零与凄寒,可谁又能想到,这也是极尽艳丽辉煌的秋色?
霜降节气间逢着一个农历九月初九——重九,又称重阳,在古代,人们都要在这一天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这是古代郊野聚会宴赏时节,也是传统的祈寿之节,人们在感伤深秋的苍凉同时依然有对新生活的期盼。
重阳糕、菊花酒、茱萸佩,这一道道曾经的重阳风景如今已被历史湮灭,重阳以其特定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在夕阳无限好的吟诵中体会英雄迟暮的美好与坚韧。
2009年10月23日 霜降 于长沙
【节气备忘录】
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24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一个反映物候变化的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霜降。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一年中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楚楚私房菜】白果萝卜粥
每到寒露时节,妈妈就常煮一锅白果萝卜粥,回到家,白果的清香混着糯米的甘甜,在浓浓秋意中带来许多温暖。虽然是一道食材简单的粥品,却包含着并不简单的养生之道。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时节,此时阴气更甚于前,饮食进补应以淡补为原则,以补气血为主,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如全麦面、小麦仁、花生、芝麻、红薯、山药、萝卜、大枣、橄榄等。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白果萝卜粥需要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首先将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可以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专家发声】
物候 天气尚暖 霜降不见霜
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 宋忠华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入冬的前奏。而实际上霜降后不一定马上见到霜,特别是南方,原因是地面温度不够低或者贴地层空气的水汽含量不够。因为霜的形成通常是在地面温度或者接近地面的物体温度降到0 ℃以下且空气相对湿度达到或接近100%的情况下,水汽才会在地面和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成白色松脆的霜。
伴随着霜降的临近或到来,植物物候上的表现主要有果实成熟、叶变色甚至黄枯、脱落等。以长沙地区往年物候观测为例,柑桔成熟期的平均日期是10月17日,苍耳种子成熟期的平均日期在10月20日,黄枯普遍期在10月25日,泡桐叶变色始期的平均日期在11月4日。
从2009年的物候观测来看,柑桔果实成熟期是10月17日,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差异,苍耳种子成熟期在10月21日,比往年迟1天,黄枯普遍期在10月21日,比往年早4天。根据苍耳的黄枯期提前及目前温度较低这一情况,预计泡桐等植物的叶变色会比往年稍早。
从往年的观测看,长沙晚稻平均的成熟期是10月14日,今年晚稻成熟期在10月16日,比往年迟2天。由于近来一段时间阴雨天气较多,目前仍有少部分中、迟熟晚稻虽已成熟但未收割。为避免损失,未收割的晚稻应注意天气变化,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割。
气候 秋冬过渡 天气变化大
湖南省气候中心 赵福华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长沙1970年以来初霜出现日期平均在11月16日,最早出现日期为10月24日(1981年),次早为10月29日(1978年),第3早为10月30日(1986年);最迟出现日期为12月22日(1994年),次迟为12月10日(2001年、2006年)。终霜出现日期平均在2月26日,最早出现日期为2月2日(2007年),次早为2月7日(1981年),第3早为2月6日(1998年);最迟出现日期为4月4日(1996年),次迟为4月2日(1974年),第3迟为3月26日(1987年)。
霜降节气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时段,天气变化较大。1970年以来,长沙霜降节气气温为11.4~21.5℃之间,平均为16.6℃;降雨量为0~55.4mm,平均为10.4mm。
民俗 补冬不如补霜降
湖南省博物馆 陈华丽
霜降在古时也是扫墓的日子。《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洒馔及芟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这种风俗现已不多见。如今某些地区把十月初一称作“寒衣节”,人们于当晚在门外焚烧内包棉花的五色纸,意为给祖宗送寒衣。并把饺子倒在一个灰圈内以飨鬼魂。此俗应是霜降扫墓的遗存与变种。
传统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北方地区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羊肉,据说这天吃“煲羊头”能够防治“头风”。南方地区故老相传云: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其效用是否真有这么神奇暂且存疑,但就时令而言,经霜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很高,此时的确是吃柿子的大好时节。
【古着】插茱萸 簪菊花
九九重阳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云淡风轻、菊花盛开,不论是举家团聚,还是登高吃糕,都蕴着浓浓的亲情。重阳这一天,最有形式感的,是簪菊花、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宋代,有人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都头上簪菊的变俗。
如今,又一个重阳,你有没有准备好,簪一朵菊花和家人一起登高插茱萸呢?
以上选自《岁时·廿四章——24节气的新闻笔记》,系独家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 储文静
编辑 | 曾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