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昝姓男子常被初识者称为咎(jiu)先生,其实……

  长沙晚报讯(记者 胡媛媛)有这样一个姓氏,而且几乎每个碰到它的人,都会念错字。长沙晚报发出的奇怪姓氏征集令,吸引了熊猫姓氏一族纷纷来电讲述自己的故事,可46岁的昝义松一开口就把记者问住了:“咎字多一横,这个姓氏你知道念什么吗?”

  为避灾得吉,先人造出昝姓

  老家在山东菏泽的昝义松是一名长途货运司机,近两年来主要跑广东佛山到长沙的物流路线,“每次在长沙歇脚,晚报是必读的!”昝义松笑道,看到“千奇百姓”栏目中,熊猫姓氏者纷纷晒趣事,自己也忍不住要来“吐槽”一把。“几乎每个初识我的人,都会称呼一声咎(jiu)先生,当我提醒看仔细时,他们便迟疑起来,反问上一句‘真有这个字’吗?”

  昝义松说,其实还真怪不了别人,因为昝姓确是从咎姓演变来的。听家里的老人们讲,昝姓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咎氏,出自商朝时期大司空咎单,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咎这个字,上古时是个多义字,后来被专用来指灾祸(如咎由自取),咎姓人认为咎不吉利,于是在咎字下面的口中加一横,成了昝氏,念作zǎn。第二个说法是来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改姓为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叱卢氏、昝卢氏,入中原后均改为昝氏。

  初中时曾堂堂课被点名

  说起奇特姓氏带来的生活趣事,昝义松连称“从小到大就没断过!”在老家时,昝义松身边还有同姓族人,并没有觉得自己姓氏有多么特殊,可自从初中后随父母到佛山居住,姓氏可为其生活添彩不少。“常听说不少人因姓氏奇特难认,课堂上几乎很少被提问,可我却恰恰相反,可能是老师想看看有这样姓的人是啥模样吧,我的‘中奖率’总是特别高。”昝义松回忆,初二时甚至有过一天堂堂课被点名的记录,这样的待遇也让他哭笑不得。

  常年在外奔波,昝义松坦言很少遇到家门,因此格外珍惜姓氏奇缘。一次在行车途中,偶尔发现路边有一家昝氏烧饼店,虽然不是饭点,他还是熄火停车去店里边吃边聊了一通,“以后经过那条路,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光顾那家烧饼店,这种情义是什么都割离不了的。”昝义松感慨。

  本报的奇特姓氏征集活动还在进行中,如果你是特殊姓氏的“主人”,如果你因此遭遇过难事、奇事、新鲜事,都可拨打长沙晚报热线96333,或@长沙晚报官方微博。

【作者:胡媛媛】 【编辑:饶丽】
关键词:千奇百姓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