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员工“小发明”解决电表“大问题”

  

  长沙晚报记者 张萌

  【项目名片】

  长沙市第五届职工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低压串户智能检测成套装置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

  【项目简介】

  低压串户智能检测成套装置可在无电或已送电情况下进行测试。实现多路检测功能,可同时展开18个用户回路检测。能够对各类电能表所用串户问题进行智能检测,并现场打印测试结果和上传测试报告。实现现场表计营销档案核对、表箱定位和地理位置信息采集。

  【研发故事】

  乔迁新居,本来是一大喜事。可是住进去却发现电表数字蹭蹭往上跑,完全不符合家庭实际用电量。原来是电线预埋时张冠李戴,替别人家交了电费。有的错了好多年,积累巨额电费,留下无尽麻烦……供电部门接到投诉该怎么办?

低压串户智能检测成套装置。长沙晚报记者 张萌 摄

   电线埋错,3万多度电无人认领

  “接到住户反应后,我们需要去现场协调解决,以前这个过程很复杂,大家多少有些畏难。”长沙供电公司客服中心计量室装表接电四班班长盛伟斌介绍。有一例纠纷长达5年,涉及3万多度电、1万多元电费,至今还未解决。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安装时表前线、表后线及开关接线错误,也可能是客户编号、表计条形码等档案信息录入错误造成。要解决问题,需要开发商、施工方、物业、供电、住户等多方协调,大家都很头痛,有时也难免互相推诿。

  “我们就在思考,能不能在装电表前预先检测电线埋得对不对,提前发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长沙市劳模、长沙供电公司客服中心计量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关永前说。

关永前。受访者供图

  这一想法得到公司鼓励和支持,2014年3月,由关永前、盛伟斌等8人组成的低压串户智能检测成套装置研制小组成立,随后项目立项。2015年3月,低压串户智能检测成套装置第一代产品投入使用,目前已升级至第三代。该装置可同时展开18个用户回路检测,实现对各类电能表所用串户问题智能检测,并现场打印测试结果、上传测试报告,从源头上避免问题发生。“未来将有望实现无线测试,不需要我们进入住户家中就可以检测,提高工作效率。”盛伟斌介绍。

盛伟斌。受访者供图

  基层员工自主创新 填补业内空白

  盛伟斌所在的装表接电班大多数员工文化程度并不高,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装置研发过程中大家积极尝试,“各显神通”,带动了整个公司内部的创新氛围,从以前遇到问题“绕着走”的被动模式变成积极主动、群策群力主动解决问题。他们还借助外援,建了一个技术支撑微信群,请教专业人士,现学现用,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

  “最开始我们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单纯想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让住户满意。”关永前说,得益于公司提供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该项目取得不菲成果,既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也锻炼了队伍,带动了整个部门和公司的创新氛围。

盛伟斌和关永前在示范低压串户智能检测成套装置。长沙晚报记者 张萌 摄

  截止目前,该装置在全省14 个地州市已投入使用140 多台,长沙城区已应用到200 多个小区、16 万户的表计安装工作中,排查出1万多起串户等接线错误隐患,为长沙供电公司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并投入2017年长沙市“十大民生”工程中80 多个电力“专改公”小区的户表改造中。该系列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首创,填补业内空白,己中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录用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 篇。

  在长沙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像这样的基层员工自主创新项目不在少数。成立于2013年的炽诚劳模创新工作室有40多名成员,其中包括全国劳模2名,长沙市劳模1名,企业劳模3名,带动越来越多员工投入到创新工作,已提出创新课题70余项,获得奖项46项。

盛伟斌教其他同事使用检测装置。长沙晚报记者 张萌摄

  【对话】

  长沙晚报:电表串户的后果有多严重?

  盛伟斌:以湖南为例,这两年新装改造户表就有一千万户,假如串户发生率是0.1%,就会造成1万多串户发生,也就是影响1万多个家庭,处理这批问题需要耗费人力资源4万人次,放大到全国,这个数字更加惊人。

  长沙晚报:你们的创新动力来自哪里?

  关永前:在没有研发这套检测设备之前,尽管我们全力以赴,仍然收到大量串户投诉,我们的初衷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研发设备过程中,通过不断攻克难关,大家也越来越有成就感,希望得到推广,应用到更多地方,帮助更多人。

  (此次系列报道由掌上长沙客户端与长沙市总工会联合出品)

【作者:张萌】 【编辑:张萌】
关键词:电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