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风物志丨小人书: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今成热门收藏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9日讯(记者 尹玮)在专卖旧书的孔夫子网上,以“小人书”或“连环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搜到约57万件商品,其中不乏价格上万元的珍品。这些小人书开本不大,以64开为主,和《新华字典》一般大小,可以放在掌中赏玩;页数不多,1页纸通常就1张画,再配上少量文字,整本书只用100页上下就能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色彩简洁,除了封面上色外,书中图画多是白纸黑线;画风写实,风格偏向于中国传统绘画。
人物故事
大画家画小人书
著名画家杨福音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编辑,干的正是小人书相关工作。《花为媒》《程潜起义》《说唐》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大开本的《美髯中书》还曾在全国性评奖中荣获大奖。
记者得知这一信息,感到十分惊讶:“堂堂大画家,怎么会去画小人书呢?”杨福音以过来人的身份解开了记者的疑惑:那个年代,小人书创作才是最吃香的,竞争自然也是最激烈的。“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一般的画没地方卖。”杨福音说,“但小人书就不同了,画一本小人书,就是上千元的收入呢!”但这份巨额稿酬并不好赚。那时杨福音的画桌上常常摆着好几家出版社寄来的文字稿,对方又催得急,他只能给自己下“死命令”,每天必须画出若干幅。等到交稿时,人也像得了一场大病。
虽然画小人书十分辛苦,但这份工作对于杨福音画技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构图、人物造型、勾线、前后联系、整体风格等基本功,都得到了全面提高。那时小人书画得好的画家,现在几乎都是国画界的佼佼者。”除了杨福音外,陈白一、陈少梅等享誉全国的湘籍大画家,都画过小人书。
领域变化
小人书变收藏品
小人书在80年代末之前红极一时,出版社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但到了1988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杨福音回忆,从这年起,小人书的订单量就逐步下滑,不再为读者所青睐。其实小人书在出版市场的失宠,并不代表读者不再需要图文并茂的出版物。近年来童书市场的新宠——绘本,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形态的小人书呢?
时至今日,出版社已很少出版传统的小人书。但小人书却在旧书市场备受青睐,成为一种热门收藏品。小人书收藏热的出现,首先是它带给读者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其次离不开它具备的美学价值,后者恐怕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如果是名家绘制的小人书,身价更是不凡。
人物感言
小人书,亦称连环画。过去,小孩子放学后,先会去书摊,租一本一分钱,靠在街边就可以知道“桃园三结义”“武松打虎”“薛平贵的故事”,一直挨到天黑才回家。
——杨福音,画家
小人书就是我童年的课外百科全书,我在里面寻找我想要的知识,寻找我想要的兴趣,进而确立个人的成长方向。
——萧敬东,长沙连环画藏友
老物件资料
小人书又称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它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由于小人书的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使其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