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长沙无人矿卡行业“领跑”
长沙晚报11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 斌 通讯员 向怡颖)希迪智驾(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CIDI)出品的14台无人驾驶纯电矿山卡车,从去年11月在江苏句容台泥水泥矿山投入运营以来,截至29日,已安全运行突破60万公里,这也标志着长沙无人矿卡技术引领行业潮头!
自主研发
无人驾驶矿卡工作效率翻倍
去年11月8日开始,在江苏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14台牵引力达到40吨级的无人驾驶矿卡昼夜不停地工作。这些无人矿卡集成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实现了纯电矿卡在装、运、卸、泊车等方面的全无人化,这是行业首个自主研发、前装量产、绿色零碳的无人驾驶产品,也助力该企业打造了全国水泥行业首个全部采用无人纯电矿卡生产的绿色智慧矿山标杆。
矿山无人驾驶产品研发时间不长,初期,安全员需要在驾驶室跟车作业。“矿山无人驾驶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节点,就是常态化的安全员下车。”希迪智驾矿卡技术总监罗哲介绍,“公司在江苏的矿卡,是真正的无人驾驶。我们实现了完全交付,没有一人留守当地。”
希迪智驾研发的智慧矿山无人驾驶矿卡,可搭载远程驾驶舱遥控驾驶,具备四路视频回传、驾驶模式切换、紧急情况介入、车辆状态远程监控等功能。
“这套系统,最多可同时连接20台无人驾驶矿卡,还可随时切换为手动驾驶,实现矿区无人运输生产作业。”罗哲介绍,公司同步注册了“元矿山 MetaMine” 商标,意味着当物理空间无人化后,人类社会将在元宇宙中运营矿山,让天下没有难采的矿。
而一年来,无人驾驶矿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据统计,14台无人驾驶纯电矿卡及中台系统常态化生产,能耗成本0.185元每吨,除应急接管外,驾驶员减少80%,每年节约柴油600余吨,减少碳排放1800余吨。
受句容台泥和希迪智驾委托,今年年初,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测试,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希迪智驾无人驾驶矿卡工作效率是有人驾驶矿卡的1.04倍。
专注研发
确保实现技术在行业内领先
起步在国内不算最早,技术却能在行业领先,罗哲认为主要是得益于公司“在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沉淀和公司强大的技术团队”。
希迪智驾创办者李泽湘教授的香港科大机器人研究所蜚声海内外,而公司拥有多学科、全专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超500人,拥有核心专利超400件。“仅仅在矿卡方向,我们就有一百多人的专业技术团队。”罗哲介绍。
在公司工作5年多的胡斯博是香港人,在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哈斯商学院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018年1月,选择来到长沙加入希迪智驾,进行核心算法、无人驾驶的控制算法、模型预测算法与仿真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工作。“这些都是无人驾驶比较核心的科技。”胡斯博说。
正因如此,希迪智驾如今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商用车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自动驾驶重卡、无人驾驶矿卡、自动驾驶园区物流车,以及完整的“车、路、云”全系列车路协同产品,深受用户欢迎。
近年来,矿山智能化、智慧矿山等相关政策的出台给矿山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罗哲坦言,希迪智驾涉足矿山无人驾驶产业,也是看中了这一片市场蓝海。
“江苏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的采矿属纯无人作业区,封闭性好。”罗哲分析,但这样的作业环境占比不到20%,而更多的矿山属于“混合区”,也就是无人驾驶矿卡和社会车辆一起作业的区域。在这样的作业区域,如何保证无人矿卡安全运行是个难题。
“目前我们已解决这一难题,正进行技术最后冲刺,新的项目明年上半年有望落地。”罗哲透露,这一技术目前尚未有同行突破。
而公司最终目标,则是实现“无人采矿作业区”:钻孔、装载、运输、洒水……全产业链无人化。“我们计划未来三年实现这一目标。”罗哲表示。
政策加持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长沙全力打造“智能驾驶之城”,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
目前,长沙集聚智能网联领域算法、芯片、大数据、通信、导航等上下游企业360余家,年产值逾2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希迪智驾无人矿卡的崛起,则把长沙传统的工程机械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行了有机结合,也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不断向智能制造领域拓展的一个标杆。
“工程机械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使我们很容易就在本地找到配套合作伙伴。”罗哲介绍,公司推出的无人矿卡很多配件,如传感器、感应雷达、定位设备等,均出自长沙本地企业。
为助力产业发展,长沙市不久前调整重点产业链结构,将原先的汽车产业链拆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专门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全市着重发展的未来产业。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希迪智驾等长沙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