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保护新模式获国家级推广 长沙经开区已助力664家企业存证超千万条
长沙晚报9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通讯员 欧亚琦)近日,商务部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沙经开区牵头探索的“商业秘密保护新模式”成功入选。截至目前,长沙经开区已有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占湖南省约40%、长沙市60%。
此次长沙经开区制度创新成果“商业秘密保护新模式”是继“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与“信息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两项制度创新成果之后,又一个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在企业发展中,“创意在我、专利在他”“我先做、他先申”“人走密也走”的痛点并非个案。传统模式事后举证难、维权成本高,大量“微创新”“小改小进”虽未到专利授权门槛,却直接决定良率与交付周期,一旦外泄损失巨大。
而长沙经开区给出的答案是把保护关口前移,让创新从“第一秒”起就留下被司法认可的“时间链”。具体的做法是,由政府构建具有公信力的知识产权联盟区块链,搭建适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数字化存证平台。企业在不披露源文件信息的前提下,可将创新活动中的信息实时生成数字指纹并上链存证,形成记录创新全过程的永久性痕迹。同时,通过运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签名技术,明晰创新成果的所有权,从而有效提升了商业秘密的保护能力。
自2021年该模式实施以来,已有664家制造业企业累计存证1077.7万条商业秘密等创新成果,新增发明专利9000余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意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