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路——长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密码”之一

相链区块链

  编者按

  从2022年长沙出现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如今,长沙已拥有6个“国字号”、10个“湘字号”、5个“省级”培育对象,产业集群累计总数排名省会城市前列。为记录长沙产业集群高速发展历程,即日起,长沙晚报携手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沙市制造业发展促进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解码长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基因密码”。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通讯员 胡浪 聂凯 欧阳倩

  近日,2025年湖南省产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完成公示,长沙在这场产业集群竞赛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决赛5进4、中小特色产业集群决赛2进2,产业集群培育对象6进3,实现13个参赛集群9个胜出的成绩,突围率约七成。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长沙多年来以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群,以制度创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持续探索。

  从率先全国首创“链长制”到构建梯度体系培育国家级产业集群,再到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冲刺,长沙以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实践举措,为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长沙样本”。

作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领跑,不仅产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更被工信部列入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三个样本之一。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集链成群,长沙产业根基雄厚

  长沙产业集群强势崛起,非一日之功。

  长沙狠抓“一纵”“一横”。

  “一纵”即产业链。17条产业链构筑起产业集群“铜墙铁壁”。早在2017年,长沙便率先厚植产业链发展思维,抓牢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规律,针对链条中的“断点”“堵点”,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让产业链成为工业经济的“钢筋脊梁”。

  以“链长制”为抓手,长沙升级推出链长牵总、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盟长搭台、基金董事长赋能“五长联动”机制;如此,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五链融合”的长沙模式逐步形成。

  这一机制有效整合了政策、市场、技术、资本等产业发展要素,各产业链再依次梳理出“一图四库一清单一报告”,为各产业的精准招商提供“路线图”。

  当前,17条产业链集中了全市60%以上规上企业、70%以上规工产值,80%以上省、市创新平台。

  一条条链条形成规模、带来聚集,长沙产业集群乘势崛起,产业生态蔚然成风。

  比如,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在汇聚规上企业500余家后,单纯的空间集聚难以满足创新需求,于是催生了《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通则》《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评估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出台了《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制度保障),谋划共建国家级高端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保障)等,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实现从“企业扎堆”升级为“链群丛生”“生态共生”。

  “一横”为产业园区。园区是产业链群的承载地,也是链群培育的主阵地。长沙以“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大力推进“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成立园区制造业提升工作专班,并将产业集群建设纳入区县、园区考核体系,进一步压实责任,激发各主体积极性。如此,“顶层设计—协同机制—园区承载”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为集群培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长沙先进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 麟  摄

  树立标杆,国家级集群涌现

  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把潜力产业做出特色。长沙致力于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省级培育对象”四级梯度培育体系,让产业集群向“国家队”跃升。

  一项项荣誉彰显长沙实力: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擦亮长沙制造名片。

  作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领跑,不仅产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更被工信部列入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三个样本之一。该集群已形成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星邦智能5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为龙头,500余家主机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则是长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突破点”。聚集了湘江鲲鹏、拓维信息、国科微、景嘉微、麒麟软件等知名企业,构建起本土信创全产业链,形成以飞腾、鲲鹏,麒麟操作系统为主的“两芯一生态”体系。在硬件制造方面,长沙产的“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一个个特色产业见证长沙潜力: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长沙县数控磨床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岳麓区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

  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拥有12个销售过亿元的拳头品种;长沙县数控磨床产业集群研发的数控曲轴磨床、数控凸轮轴磨床精度达微米级,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新晋国家级的岳麓区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则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形成了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集聚态势。

  截至目前,长沙国家级产业集群数量位居中部城市前列,形成了“龙头引领、多点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此外,长沙“强链壮群 打造制造业发展新高地”还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成为全国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典型范例。

  随着本次省级集群竞赛斩获佳绩,长沙吹响新一轮冲刺国家级产业集群号角。

  从湖南到世界,长沙奋勇争先谋跨越

  从国家级产业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跨越,是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围绕这一目标,长沙从技术创新、生态协同、国际布局三个维度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层面,长沙强化高端创新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为集群发展注入创新动能。譬如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大规模储能技术装备及应用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长沙,长沙新能源创新研究院、湖南美特钠电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速布局,为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长沙实施工业企业“千百十”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培育库,开展“一对一”指导。作为延链补链的佼佼者、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正时刻补足集群创新接续发展动能。

  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仅靠企业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为此,长沙强化多方协作,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作为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下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长沙市制造业发展促进中心统筹协调全市制造业相关促进组织和平台,组织产业集群竞赛、供需对接会等活动,助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

  从率先创新“链长制”协同破题,到构建四级梯次体系培育优质集群,再到多维发力冲刺世界级目标,长沙产业集群的崛起之路,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探索。

  此次湖南省产业集群竞赛的斐然成绩,既是过往战略布局与实践举措的成果印证,更是长沙继续前行的新起点。

【作者:朱泽寰 通讯员 胡浪 聂凯 欧阳倩】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