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白马桥街道“联心136”工程打通服务群众工作“最后一米”,收集问题解决率超九成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周赛 喻军)新增8个停车棚美观实用,还贴心设置了充电插座,老旧小区便民设施焕然一新;“空中菜地”造成屋顶漏水且屡禁不止,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经过3个小时的清理,让顶楼露台改头换面;120个小喇叭设置在路口、水库、学校等重要点位,时刻提醒注意安全,快速送达各类政策信息……今年以来,宁乡市白马桥街道的居民们明显感觉到了身边的变化,小区环境美了,道路交通畅了,大伙笑声多了。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变化的源头活水来自白马桥街道率先推行的“联心136”工程,通过党建聚合力,打通服务群众工作“最后一米”,群众反映的一些“急难愁盼”也迎刃而解。
“联心小屋”让基层治理难点变亮点
“我们小区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以前由于没有固定的停车区,大家的摩托车、电动车随处停放,有人从楼上私自牵线充电,不仅小区环境杂乱无章,而且有安全隐患。”今年90岁的罗秀清老人家住凤形社区水木清华一期小区,她告诉记者,居民们将诉求反映到新建的“联心小屋”,很快就得到街道和社区的重视。
在实地了解之后,白马桥街道统筹安排30多万元,为小区新建了8个停车棚,还设计安装近50个充电插座,解决了“摩托骑士”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居民拍手叫好。
与此同时,小区还利用电梯楼房架空层的闲置空间,与业主共商共建便民服务室、老年活动室、志愿活动室、文体活动室等“四室”,探索有偿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为业主提供“保姆服务”。小区居民张女士开心地说:“自从‘联心小屋’建起来以后,小区变化真的很大,我们有了崭新的摩托车棚,孩子们放学后可以一起到图书室阅读,老年人活动场所也更加舒适了,便民服务室可以为居民收发快件,还义务为老人剪发,真心点赞!”
“小区内还在电梯房楼顶和小区公共区域设置了49处晾衣架,在活动室安装了电风扇,小区便民设施迎来软件硬件双提升。”凤形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胜介绍,在白马桥街道党工委主导下,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率先推行“支部联建、服务联动、问题联治”三大行动,成立以网格长、联合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为主体的组织机构,倾力打造小区的“联心小屋”。
把小区“陌生人圈子”变成“亲人圈子”
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不少居民渴望回归田园生活,但是有人将楼顶公共区域占为己有,“空中菜地”造成屋顶漏水、空气恶臭等不良影响,让小区其他居民叫苦不迭。
针对城南嘉园北苑小区居民反映“空中菜地”的苦恼,白马桥街道了解情况并提醒业主自行拆除之后,联合城管、消防、物管办等职能部门,同时组织小区联合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共50余人,对“空中菜地”现象进行集中清理,并开展居民楼道杂物清理、消防通道疏通等工作。经过3个多小时的清理,“脏乱差”的顶楼露台改头换面,还给大家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为了治标又治本,小区还招募业主之中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小区环境卫生、安全劝导等治理工作,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白马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喻林义坦言:“‘联心136’工程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有效解决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把小区‘陌生人圈子’变成‘熟人圈子’‘亲人圈子’,创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民生诉求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据了解,白马桥街道位于宁乡市城乡接合部,社情民意十分复杂。今年以来,该街道按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方参与、居民自治”的工作思路,试点推行“联心136”工程,积极推进党员干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190个,已经办结1088个,办结率达到91.43%。
相关链接
“联心136”工程——在宁乡市推进党员干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工作中,白马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率先推行“联心136”工程,即打造一个平台:联心服务站;开展三大行动:支部联建、服务联动、问题联治;实现六大目标:治安零发案、居民零上访、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建筑零违章、服务零距离,旨在打通服务群众工作“最后一米”,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