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大成桥镇推出新版移风易俗公约 农家屋场会打出乡风文明“组合拳”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段华良 李妮

春深半夏,时光清浅。4月底的一个周末,和煦阳光洒落在宁乡市大成桥镇青泉社区栗山法治文化广场,乡镇社区干部、片组邻“三长”与村民代表围坐,一场移风易俗专题屋场会正热烈进行,新版《大成桥镇村(社区)移风易俗公约》成为讨论焦点。

“公约不是‘一刀切’,要让文明新风吹进心坎。”大成桥镇党委副书记黄巧珍开场的话语温暖而有力,“今天请大家当‘文明设计师’,公约怎么定,咱们一起商量。”

这般场景,在大成桥镇已是常态。该镇以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推进片组邻“三长制”,依托“屋场会”平台,通过“个人提、群众议、党委定、大家推”的民主决策链,让群众从乡风文明建设的“旁观者”变身“操盘手”,将移风易俗“公约”化作全民“共识”。

在宁乡市大成桥镇青泉社区栗山法治文化广场上,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专题屋场会。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段华良 摄

  四步法则:化“软约束”为“硬风尚”

  曾几何时,青泉社区的酒席如同“接力赛”,东家乔迁、西家升学,各类宴请名目繁多。礼金从200元涨至400元,宴席后满地鞭炮碎屑,“人情债”压得村民苦不堪言。

  为破此困局,大成桥镇以“破陈规、树新风”为突破口,狠抓村规民约,为红白事立下“硬杠杠”:酒席不超20桌,餐标每桌420元,拱门不超2个,气球不超4个。同时,以“一支队伍、两项行动、三个创新、四类宣传”的治理模式,推动乡村向乡风文明转变。

  《大成桥镇村(社区)移风易俗公约》的“四步法则”制定堪称范例。“个人提”阶段,通过入户走访、屋场会等广纳民意,设线上线下意见箱,鼓励乡贤、党员带头建言,梳理出婚丧嫁娶“三多一高”痛点。“群众议”环节,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不同群体代表协商讨论,形成兼顾人情与实际的细则,如余事酒席桌数控制在直系亲属范围。“党委定”时,党委严格把关,确保村规民约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大家推”过程中,利用“村村响”、网格微信群、干部入户宣讲等,让公约深入人心。永盛村张婶笑言:“去镇上办事,干部先问红白事报备,想忘公约都难。”

  文明辩证法:破立之间的治理智慧

  大成桥人深知“破易立难”,取消旧俗同时,以温暖仪式填补情感空缺。

  记者走进青泉社区戴红波家,这位准新郎正与家人商议婚事:“拱门搭2个,酒席18桌,餐标不超420元,邻里人情200元,回礼用现金。”戴红波一边签订遵守移风易俗公约承诺书,一边称赞“婚事新办”,既抵制高价彩礼与攀比,又尊重民风。

新人戴红波(右三)欣然签订遵守移风易俗公约承诺书。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段华良 摄

  全镇婚俗改革成效显著:取消花鼓戏、压缩拱门气球、禁用高价烟花,费用直降55%。村民自编《新风颂》:“革除旧习宜趁早,婚丧以外绝不搞,厚养薄葬众人夸……”

  大成桥镇坚持“干部带头、党员示范、乡贤引导、群众支持”,为移风易俗注入动力。给党员干部发倡议书,劝导代表委员等重点人群。针对5月30场婚事,安排多轮次劝导巡查。执行中,严格“事前报备、事中服务、事后评估”程序。事前,明确妇女信息员为报送员,婚事提前15天、丧事即时报送并入户劝导;事中,对支持移风易俗的家庭,按“功德银行”积分细则执行奖励加分,颁发“文明新风之家”奖牌;事后,对大操大办联合执法、通报批评。此外,每月公示红黑榜,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形成全方位监督奖惩机制。

  三治融合:聚力撑起“文明大厦”

  如今,大成桥镇以“自治、法治、德治”为支柱,撑起文明大厦。《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写入其中,红白理事会监督酒席,片组邻“三长”引领风尚。

  在永盛村浏阳村组,4月底的一场新风丧事让人印象深刻。95岁的张桂生老人去世,家人响应移风易俗号召丧事简办,连邻里人情都没有收。老人的孙子张茂林表示:“时代在进步,观念也要变。”家属简化流程,取消繁文缛节,用追思会代替铺排的仪式,选择环保殡葬用品,将节省资金捐给老人生前关注的公益事业。

  “现在办事讲规矩,邻里纠纷少了,信访量下降60%。”大成桥镇党委书记张玮向记者介绍,镇党委每月确定群众走访主题,建立“定期走访、畅达民情、首受代办”的工作机制,“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充分激发片组邻“三长”积极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移风易俗带来的文明乡风,吹散陈规陋习,吹出乡村生机,更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近年来,大成桥镇群众自发筹资800万元,投工9万余个,打造84个美丽宜居村庄,80%村民小组实现“三零”(零信访、零纠纷、零乱象),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大成桥镇为婚事新办的家庭送上“文明新风之家”牌匾。 受访者供图

【作者:张禹】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文明乡风 大成桥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