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全面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通讯员暨诚姿)“修志问道,执笔著史。这是每位史志档案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修志既要全面挖掘资源,更要充分尊重历史,展现志书的历史价值和资政辅治的服务功能。”近日,在浏阳市档案馆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一堂修志业务课引得台下学员凝神聆听、深入思考,现场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课程主讲人唐继武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介绍了修志工作的历史由来以及撰写要领,重点解读了浏阳市第三轮修志的篇目设计、基本框架和任务铺排等内容,并鼓励年轻干部积极参与,确保如质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国无史不立,地无志不传。编纂地方志是记录历史、传承文脉、汲取智慧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浏阳市档案馆立足“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职责使命,通过“高规格统筹、高起点布局、高效能推进、高标准审查、高站位服务”的方式,创新推进全市地方志事业。
按照相关条例规定,“地方志书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早在1983年,浏阳县便启动了首轮修志工作,并率先完成县志公开出版。2002年浏阳市第二轮修志启动,历经6年编修、总计160余万字的《浏阳市志(1988—2002)》于2018年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其间,浏阳还如期完成《浏阳市志》编纂任务,并普修乡镇街道志、部门行业志100余部,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评为“全国方志先进集体”。2020年,淮川街道朝阳社区《梅花小区志》出版发行,成为全国首部公开出版的城市居民小区志;2023年,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志》出版发行,全面解读“博士村”,挖掘传统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志书成为全市广大市民了解浏阳人情、地貌、经济和民生状况的必备工具书,也为浏阳发展提供了资政辅政的参考依据。
今年,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将湖南浏阳和安化列入第三轮修志试点县市。目前,浏阳市委、市政府已专题部署,制发工作方案,建立了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积极组建总编室与撰稿队伍,正在筹备召开全市动员会,全面启动第三轮修志工作,力争在2030年底完成《浏阳市志(2003—2025)》总纂任务,预计字数约200万字,分上、下两卷本,计划于2031年出版。
据浏阳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志书将全面、真实、客观地记述浏阳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情况,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本轮修志中的部门行业志、乡镇街道志编修已于2024年6月启动,截至目前在修的志书53部,其中6部已经完成出书。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三轮修志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浏阳市档案馆将进一步提升修志人员能力,高质量完成编修任务,全面客观地梳理市域情况,突出红色文化、产业特色等浏阳元素,让志书富有浏阳味,更具可读性,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信史”。同时,在确保体例规范的前提下,该馆将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积极尝试融入现代科技与信息化手段,让志书真正“活”起来,“亮”起来,吸引更多人学志、用志、传志,从历史本来中汲取智慧,为浏阳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与文化支撑。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