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三快”勤务!岳麓交警警情处置提速5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 通讯员 凌菱)清晨,河西渔人码头,等待停车的队伍蜿蜒至周边道路。过去,这里因违停引发的拥堵报警曾是岳麓交警大队三中队的“家常便饭”。如今,市场保安陈师傅(化名)发现一辆车违停阻碍交通,他迅速在“渔人码头交通联动”的微信群里拍下照片、定位,并@了群里的交警。“信息直通,他们来得快多了!”
这种变化,源于三中队创新升级的“快发现、快到位、快处置”勤务模式。科学优化警力资源配置,让有限的警力跟着警情走,“三快”勤务模式实现警情主动发现占比40%,警情处置提速50%的新突破,为交管工作提质增速安装了强大“引擎”。
快发现:
“全视角”,警情从“等”到“找”
岳麓交警大队三中队辖区一直很繁忙:万象城、山姆会员店、万达广场、凯德壹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林立,新旧居民区密集,30个信号灯控路口、16条主次干道及密如蛛网的背街小巷、高架隧道构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随着区域发展提速,人流车流激增,依赖群众报警的传统勤务“被动”模式捉襟见肘。
“必须让警情发现更早、更快!”中队将指挥调度室打造成“三快”中枢。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辖区路网一览无余。这里是“五大员”(指挥、接警、视频、配时、情报分析)协同作战的“神经中枢”,视频岗则是关键的“眼睛”。
平峰时,“2+3”(2名专职视频员+3名轮值辅警)紧盯屏幕;高峰时,中队干部亲自坐镇。他们的目光在数十个分屏间快速切换,不放过任何异常——一起刚发生的轻微剐蹭、一处悄然形成的违停车流、一个信号灯下的短暂拥堵……“过去是电话响了才知道,现在是我们‘看’着它发生。”一位视频巡查员介绍。仅靠这双“电子鹰眼”,中队每月主动发现的警情就超200起,占总量30%以上。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渔人码头的停车困境是缩影:720个车位日均需消化超5000台车流量。为破解周边违停顽疾,中队联合街道、社区、市场管理方,将像陈师傅这样的市场保安、物业人员、热心商户业主发展为“义警”,并建立多个即时联动群。“义警”变身遍布商圈、小区、夜市的移动“探头”,发现警情一键直报交警。这种“专业警力+社会触角”的模式,显著缩短了警情发现的“第一公里”。
快到位:
“新勤务”,缩短出警抵达“半径”
警情快速捕捉,如何让警力“秒达”?
“辖区南北狭长,以前出警最远要跑好几公里。”中队根据地理和流量特点,将辖区科学划分为南北两大巡区,定人定岗定线路。铁骑警力如“轻骑兵”,在事故多发点环绕守望,在高峰期的主动脉上不间断巡逻。分区布警立竿见影——平均出警距离缩短了三分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就在附近巡逻,指令一到,几分钟内就能赶到。”一位铁骑队员表示。
警力不仅在路上,更前置在关键节点。为加强重点区域管理,中队在主要路口、中小学及夜市周边等人车流密集时段和地段增设值守岗、护学岗和夜班岗(4个高峰岗、5个护学岗、1个夜班岗)。这些“钉子岗”楔入交通最敏感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拥堵、求助等警情第一时间响应。
勤务布局并非一成不变。中队干部坚持日复盘、周小结、月研判,精准“把脉”事故黑点和拥堵瓶颈,动态增设执勤点位。同时,一张“民警辅警管主次干道、义警管支路小巷及停车场出入口”的协同网铺开,让警力覆盖到路网的“毛细血管”,真正实现重点区域“白天见警力,夜间见警灯”。
快处置:
“标准化”,从“耗时”到“高效”
警力到位,处置环节同样分秒必争。
指挥室内,视频巡查员在锁定一起轻微事故并派警的同时,一条标准化短信已发送至车主手机:“岳麓交警提示:您的车辆在XX路发生事故,请开启双闪,在确保安全下拍照后尽快移车至路边。交警正赶往现场。”针对违停、移车、小事故等常见警情,中队制定了清晰的短信模板,包含流程、注意事项和安全提醒。“这短信很管用,省去了现场解释的时间,处理自然更快。”一位处理过此类警情的民警说。
为避免群众误将工作电话当诈骗电话拒接,中队所有外拨固话均开通了“岳麓交警大队”实名提示,消除了沟通障碍。
在事故现场,“义警”的价值再次凸显。一次在金融中心路段,两车追尾。附近写字楼受过培训的保安“义警”迅速上前,引导双方拍照、固定证据,并协助将车辆挪至安全地带。“先用APP(交管12123)报备,责任清楚的远程就能定,别堵着路。”几分钟后铁骑赶到时,前期工作已完成大半。这种“快引导、快拍照、快撤离”的机制,有效避免了“小事故、大拥堵”的连锁反应。
“核心就是让有限的警力资源动起来、快起来、准起来。”岳麓交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李生剑表示,“三快”模式是应对城市交通管理新挑战的主动答卷。未来,中队将持续优化勤务布局,深化科技应用,完善联动机制,为长沙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