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同学的名义贷款买车 到头来竟然“车财两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树源 通讯员 文天骄)由于贷款和限号等原因,“借名买车”现象频生,但这种行为存在很多风险,会带来诸多麻烦事。近日,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因借名买车引起的民事纠纷。
钱“我”来付,名字写“你”的
李甲在2016年11月9日与九城汽车销售公司签订《认购书》,认购一台白色别克君威小轿车,成交价为155680元,订金5000元。支付订金后,九城汽车销售公司向李甲开具收据一张。
在支付了购车首付款后,李甲通过微信与同学张军联系,表示“自己的身份证办按揭不下来,用下你的身份证上个户”。2016年11月22日,李甲又向九城汽车销售公司出具《委托代付证明》,载明其自愿将所交定金5000元转予张军作为购车车款。李甲于当日向九城汽车销售公司支付涉案车辆首付款45350元,但是银联POS签购单上持卡人签名为:张军。(在后面的庭审中,双方均认可该签名系李甲代签的。)
李甲为涉案车辆购买保险后(共计7210.71元),将车辆登记在张军名下,并以张军的名义办理了分期付款手续,每月车贷3338元,分三年,共36期。
2017年1月20日至2019年6月22日期间,李甲每月向张军转账用于偿还涉案车辆贷款,期间共转账90196元。涉案车辆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份一直由李甲管理使用。
转让车辆,两人对簿公堂
车子开了几年,2019年5月,涉案车辆因违章扣分60多分,无法办理年检年审,李甲就将车子停到了张军家里,并让他自行支付剩余的车贷款项。
2019年11月23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向车管所出具《贷款结清证明》,主要载明:涉案车辆的贷款已于2019年11月23日全部还清,请求注销对该车辆的抵押登记。
2019年12月20日,张军将涉案车辆的违章进行处理后,打算将涉案车辆卖掉。因行驶证原件在李甲那里,张军便补办了行驶证,然后转让给了案外人刘乙。
后李甲得知涉案车辆被张军转让,便诉至天心区人民法院。
查明事实,系借名买车
天心法院经审理后查明,涉案车辆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均由原告李甲占有使用,车辆原行驶证由原告李甲持有,车辆的首付款、税费以及第一年的保险均由原告李甲支付,同时原告李甲每月向被告张军转账用于支付车贷(除最后五个月的贷款外);被告张军辩称首付款、税费以及保险费均由其通过现金向原告李甲支付,但未提交任何证据予以证明。
此外,原告李甲于2016年11月22日与被告张军的微信聊天记录为“我自己的身份证办按揭不下来,就用下你的身份证上个户”亦能体现出借名办理贷款的意思表示;其次,原告李甲多次向被告张军转账支付款项时均提到用于支付“车贷”,被告张军主张原告李甲向其支付的款项系车辆的租金这一抗辩意见亦没有证据予以证明。故天心法院确认原告李甲与被告张军之间存在借名买车关系,原告李甲系涉案车辆的实际购买人。
被告擅自处理原告李甲的车辆,应承担赔偿责任。天心法院综合考虑车辆的现有价值、被告张军支出的车贷数额、处理原告李甲造成的车辆违章处罚支出的费用以及原告李甲自身的过错,一审判决由被告张军向原告李甲赔偿共计80000元。
判决后,被告张军提出上诉,其在上诉状中载明涉案车辆为借名买车,并非其在两次庭审中所作的涉案车辆系出租的事实。天心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张军在两次庭审中故意作虚假陈述,影响和拖延民事审判进程,妨碍民事诉讼审理,据此,对被告张军进行训诫,并处以5000元罚款。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