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五张牌”,构建数实融合新高地

相链区块链

  陈映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当前,各地针对地方特色和各自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2024年3月,长沙出台了《支持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若干政策》等措施,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纵深推进。2024年11月,赛迪顾问发布2024数字经济百强市,长沙市上榜,排名第14位。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长沙仍面临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缺乏,数实融合力度不大、深度不够等问题。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长沙不妨打好“政策”“人才”“技术”“应用”和“创新”等五张牌,打造数实深度融合的“长沙样本”,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好“政策”牌,强化政策组合效应

  无论是抓发展还是促创新,都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强化政策组合效应。打好“政策”牌,长沙可以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成立项目团队,走访企业负责人、数字经济研究专家、工信和商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相关高校师生,深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智慧农业等行业企业进行数实融合发展现状、趋势及问题调研,学习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有益经验,抓紧出台《2025—2028年长沙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长沙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奖励与扶助办法》《长沙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等方针政策,从宏观层面规划好长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

  打好“人才”牌,优势资源推动校企合作

  数实深度融合的核心在技术,关键在创新,源泉在人才。加强数字经济高端复合型人才培育与引进,才能为数实深度融合提供生生不息的动能。一方面,充分发挥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在数字经济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师资优势,发挥湘江实验室在先进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优势,大力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推动山河智能、比亚迪、蓝思科技、惠科光电等企业与相关高校增进交流,采用校企互兼互派师资,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等形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数智化能力。在高端人才的引进方面,制订并实施一系列引才政策,运用好安家费、科研启动基金、生活补贴、购房优惠、家属工作安置、小孩上学、个税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达到找得到、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效果,实现数字经济人才流入年递增10%以上。

  打好“技术”牌,科技赋能数农融合

  科学技术能深度赋能产业融合。如现代农业与数字经济融合,需进一步推进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切实提升融合发展速度。以信息技术赋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长沙县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国家级)为龙头,带动望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宁乡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浏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业科技园进一步提质增速,新建农村电商直播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等,加快“大智移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智慧农业建设提质增速。推进种养殖业智能化升级,强化水肥一体化、环境控制智能化、饲喂自动化等技术装备运用。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农业金融等方面的场景应用。进一步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力推长沙智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数据采集的广度、深度,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建设覆盖全域自然资源、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地图,构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等六大数据库。

  打好“应用”牌,加快制造业智能升级

  “行业产业大脑”对制造型行业产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指挥、控制和协调作用,是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速的核心所在。建设细分行业产业大脑,以数字赋能千行百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工程机械、先进储能、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开展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试点,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案例集和工具箱,形成“一行业一大脑”的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企业打造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5G+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成为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推动新型工业网络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体部署、一体应用。长沙应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培育作为重中之重。面向工程机械等五大产业,引导多种类型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场景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支持山河智能、博世汽车、三一集团、铁建重工等多家企业打造全省“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引导和激励企业创建“灯塔工厂”。进一步发挥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博世汽车部件(长沙)工厂“灯塔工厂”的标杆示范作用,力推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蓝思科技长沙工厂尽快获批“灯塔工厂”,培育舍弗勒(长沙)工厂、比亚迪长沙基地申报“灯塔工厂”。

  转型指南能对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起到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而标准的测评体系则能验证和评价智能改造和数字转型的质量与效果。它们就如同企业远航的“航海雷达”和“电子海图”。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从国家层面进行了指引。长沙目前还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应加紧构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准化测评体系。依托高端研究智库,编制长沙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行业指南,规范转型项目建设实施、验收评价和转型评估规程。对企业智改数转进行培育、引导和扶持。同时,搭建技术测试验证环境,对转型项目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导入示范场景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专家评审,科学评估转型项目指标完成情况,确保制造业企业转型取得实效。

  打好“创新”牌,开发服务业新模式

  适应大健康、银发经济、文旅融合等新的变化和需求,积极开发服务业新模式,开创新赛道。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可重点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养老、互联网医疗等;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可优先发展智慧物流、科技金融等;在新型服务业方面,可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数字共享等,让数据生态系统更繁荣,让产业布局更合理。

  监测数服融合状况,检验数服融合效果。游客的体验、市场的反馈是核心指标,应不断提升数服融合新体验。可运用大数据、AR/VR、仿生机器人等技术,着力提质五一商圈、岳麓山风景区、湖南博物院等购物、旅行配套,实施智能交通引导、智慧泊车、智能导览陪游等,提升游客旅行体验。不断创设数服融合新形式。以全息投影、裸眼3D、数字交互等新技术,进一步提质《她从长安来》《天宠湖南》《新刘海砍樵》《寻长沙》《江天暮雪》《恰同学少年》等演出,实现湖湘文脉的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转化。以数字文创技术赋能马王堆的汉器、坡子街的汉服、简牍博物馆的汉书、贾谊故居的汉茶、铜官窑的汉陶等“汉文化”传承推广。用数字技术“玩”出长沙文旅“新花YOUNG”。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作者:陈映薇】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