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千字文|基层宣讲不妨多带点“泥土味”

相链区块链

  廖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尤为重要。

  旗帜鲜明讲政治。基层理论宣讲,必须始终以政治引领为魂。宣讲员的政治素养是理论落地的“定盘星”。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合格的基层理论宣讲员必须将站稳政治立场、把牢政治方向作为生命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宣讲内容与党中央精神同频共振。宣讲全过程的政治性是理论传播的“压舱石”。把讲政治贯穿到宣讲策划、表达、互动的每一环节。做到价值引领有准度,抓住民生关切点、社会关键点和情感共鸣点,将党的政策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做到话语转化有尺度,善用“大众话语”解构“政治话语”,使理论可触可感;做到阵地坚守有硬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筑牢意识形态“防火墙”。

  审时度势明大局。理论要深入基层热土、真正在群众心中生根开花,必须敏锐把握历史纵深与现实律动,校准理论航向。讲清历史,筑牢认同根基。基层宣讲若只囿于政策条文的机械解读,就会陷入“刻板说教”的窠臼。唯有将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植根于百年大党奋斗史诗的磅礴图景中,嵌入改革开放艰难探索的壮阔画卷里,在历史脉络的清晰对照之下,才能让群众真切理解当下发展抉择的深厚渊源与必然逻辑,更能在灵魂深处激发认同的共鸣、情感的共振,激发“复兴有我”的使命感。讲透现实,指向实践活水。当宣讲者洞悉并清晰解答“高质量发展”如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乡村振兴战略”怎样具体重塑村庄命运,“新质生产力”又如何转化为农民鼓起的钱袋子,理论的“大道理”才能真正照进群众的“小日子”,理论才会让群众真懂、真信,并使之切身投入理论的实践之路,实现“双向奔赴”。

  丰富多彩创形式。形式创新是理论“入心化行”的重要一招。以生活场景赋能增强代入感。在田间、公园、凉亭等生活场景中开展“沉浸式”宣讲,让理论带有“泥土味”,激活群众的情感记忆与经验关联。以互动参与强化认同感。通过知识竞答、交流互动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让居民从“被动听”转向“主动学”。创新传播媒介,增强覆盖面。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亿。这表明,基层理论宣讲既要占据线下阵地,也要抢占线上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传统宣讲方式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党的创新理论“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指尖传播”中实现“入脑入心”。(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芙蓉区委党校)

【作者:廖琳】 【编辑:陈登辉】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