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长沙,可领14天0元住宿 | 山水洲城记
七月已至,迎来大学生毕业离校高峰。与此同时,全新升级后的“长沙青年人才驿站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也迎来入住热潮。“长沙青年人才驿站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雨花区站负责人李丹近期经常接到咨询电话,谈及驿站的火热程度,他说:“有些同学会特意守着小程序放号,跟抢演唱会门票似的!”
“这驿站真能免费住?”——这是许多外地学子初闻长沙青年人才驿站时的第一反应。李丹表示,不少学生带着这份好奇和一丝疑虑前来“探虚实”。“说白了,大家怕被骗。”但正是这份谨慎,让许多青年在亲身体验后,那份惊喜与感激更显珍贵,他们发现,这承诺的“免单”,是真真切切的温暖落脚点。
今天,和橘洲君一起走进马栏山、雨花区、天心区等地的人才驿站,从青年人才与星城长沙的初次邂逅中,感受星城如何用真情实感、真材实料为青年人才提供可感可及、用心用情的服务。
一
马栏山路西侧,一组漂亮的现代建筑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瞩目,其中正对马栏山公园方向的一栋楼,就是橘洲君要拜访的视谷中心人才公寓。在地图导航上,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长沙青年人才驿站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马栏山站。
人才驿站的主体位于大楼五层,目前有32间房、63张床。按照最新的政策,每位青年人才可以最长免费入住14天,能满足来长求职创业起步阶段的居住需求。
在五楼走廊上,一面留言墙吸引了橘洲君的注意,上头满满当当全是入住青年人才的留言。“未来开启的地方”“未来可期”“面试加油”“顶峰相见”“前程似锦”,从大家的心里话中,橘洲君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朝气。
步入客房,干净整洁、设施齐全是橘洲君的第一印象,感觉完全就是高档酒店的范儿。细观之下,客房布置又有独属青年人才的浪漫与长沙浓郁的风味。枕旁的白色小熊圆圆滚滚、憨态可掬,仿佛有了它的陪伴,外地青年人才独自在长沙度过的第一个夜晚有了温馨的陪伴;床头挂画是太平老街等长沙地标,代表了长沙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窗外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景观交相辉映、新老交织,展示了长沙的多样魅力。
书香长沙的氛围,也在人才驿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客房到会议室,很多角落都摆放了书籍,一些还是大部头的巨作。比如客房里的一套六大本的《长沙市志》,方便入住青年人才翻一翻,就能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系统化地认识长沙。
二
人才驿站的软硬件条件这么好,入住青年人才究竟是什么感受呢?
入住马栏山站的林同学、余同学是在湖北上学的江西老乡、同班同学,如今又在长沙同一家单位找到了工作,这次来是接受入职培训。“一句话形容就是方便。我们是在抖音上看到的,长沙有面向大学生的人才驿站。这次入职培训的时间不长,在长沙就待几天。住酒店不便宜,短租也难找到合适的房子。正好有了人才驿站,我们一查地图,马栏山站离单位还挺近,真是太方便了。”林同学告诉橘洲君。
省时、省力、省钱、省心,是很多入住青年人才对驿站的评价。
复旦大学博士谭欣与长沙的缘分,始于一场特别的“邀约”。5月28日,中共长沙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背起双肩包出发 创业就业到长沙”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推介活动。
“推介会上听到长沙有驿站,我就来了!”这位来自郴州的妹子,带着湖南人特有的爽朗,见到橘洲君就像老朋友一样打开了话匣子。目前,她已经在雨花区站住了三个晚上,“驿站位置很好,离最近的地铁口才400米左右,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找工作的学生来说,交通方便真的太重要了。”更让她欣喜的是,短短几天,她已经拿到了两份心仪的offer。
与谭欣的轻松不同,隔壁房间的小赵同学正处于紧张的备考状态,后续还有两场重要的考试在等着她。“我是在小红书上搜到的,直接在小程序申请,就顺利入住了。”入住时一个小细节令她印象深刻。“本来规定是下午2点以后才能办入住。我到得早,大概11点就到了前台。没想到前台姑娘看我大热天等着,挺心疼的,一有空房间整理出来,就提前帮我办了入住,没让我多等。这种细微处的体贴,让人感觉特别好,也让我对长沙的第一印象加分不少。”
天心区站设于湖南投资集团旗下君逸康年大酒店25层,橘洲君在这里见到了步履匆匆的肖湘伟,他正赶着去参加一场重要的面试。“身为外地人来长沙找工作,就是觉得这里机会多,能快些找到。但是工作地点没定下来之前,租房是个麻烦事。”肖湘伟说:“朋友跟我说长沙有人才驿站,我试着申请了一下,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了。真是帮了大忙,给了我们一个过渡期,不用那么着急安顿。”
“驿站地处市区,交通方便,周边业态丰富。”肖湘伟说,打开手机搜索附近位置的快捷酒店,一天最少要150元至200元,住一次驿站自己能节省800块钱左右,“对于学生群体而言,真是省了一大笔钱。”
三
人才驿站创设于2020年,是为了解决外地青年人才来长沙面试的“痛点”——住宿。虽然理论上可以选择当天往返、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短期住宿的难题,但这些操作方式都受客观条件制约,不是人人可行的。更多时候只能选择入住酒店,房费就成了初入社会一笔不小的负担。
正因如此,长沙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牵头,统筹团市委、各区县(市)和园区在前期调研的时候,就发现这是要着手解决的问题。于是便有人才驿站项目,实现了青年、企业、城市的三方共赢——青年免费入住,减轻了求职青年人才经济负担,省去了后顾之忧;于企业而言,在招聘公告有了新亮点;见微知著,求贤若渴的长沙受到广大青年的青睐。此外,部分驿站设于酒店,此举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支持,愿意把这当作“为城市攒人气”的长远投资。
2025年6月,全新亮相的人才驿站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升级:规模扩大,20家站点覆盖各个区县(市);标识统一,专门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增强青年对长沙的归属感、认同感;服务优化,人才驿站的服务目标进一步扩大至广大创业青年,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了解这座城市、办理相关手续,因而入住时间延长至最长14天,这次还新增了一系列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岗位对接等更多进阶服务。
人才驿站工作人员是直接服务来长就业创业青年的“第一线”。为此,长沙还举办了专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李丹介绍,雨花区站还建了专门微信群,学生入住时前台会邀请入群。“主要是方便及时发布雨花区企事业单位的定点招聘信息。一有新岗位,我们就往发群里,同学们看到合适的就能直接去申请,效率很高。”
作为负责人,李丹戏称自己像位“全能宿管员”。“我为什么每天守在人才驿站?因为常有需要协调的事。”他解释道,“比如同学间有点小摩擦需要调解,或者有人想换房,这些都得及时处理。我们的服务核心就是学生,目标很清晰:让大家来到长沙、爱上长沙、最终留在长沙!”
这份服务的温度,甚至跨越了重洋。李丹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有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入住前就打驿站服务热线联系我。因为学信网认证主要针对国内高校,国外一些学校可能认证不到。他挺着急,我就一步步沟通,最后到店时当面审核材料帮他报备,让他顺利入住了。”这种细致入微的帮助,让远道而来的学子也能感受到长沙的诚意与效率。
三个月前,一位山东学子退房时留下了一张明信片,让李丹倍感暖心。上面写着:“我在长沙找到工作啦,下周入职!感谢驿站的关怀,让我在长沙有了温暖的‘起点’。多亏驿站那几天免费住的缓冲期,还有群里刷到的招聘信息,帮了大忙。我会带着这份温度努力奋斗,为长沙发展贡献力量。”这份心意,正是驿站价值的最好注脚。
记者/尹玮 刘丹
编辑/刘丹 校读/欧艳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