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孩童吃荔枝昏迷!医生:出现“荔枝病”症状,立即喂10%糖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蒋耀萱)炎炎夏日,甜甜的荔枝成为大家喜爱的水果之一。然而,过量食用荔枝会导致严重昏迷,真是“无人知是荔枝病”。
7岁的晨晨(化名)早餐前吃了6颗荔枝,半小时后开始冒冷汗、手脚发软,奶奶以为孩子起太早犯困。等孩子突然抽搐翻白眼,这才着急拨打120急救电话。今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120急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李雄辉提醒,食用荔枝要适度,若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需警惕 “荔枝病”,及时采取正确应对措施,喂下的第一口糖水或许比匆忙送医更重要。
荔枝为何变身“血糖小偷”?
李雄辉解释,“荔枝病”其实是急性低血糖脑病,当儿童空腹吃大量荔枝时:
大脑命令糖工厂停工(阻断糖的生成):荔枝含有的次甘氨酸A像一把锁,把肝脏的“制糖车间”(糖异生)给锁住了——身体无法将脂肪转化成血糖。
派出搬运工搬运身体的糖(胰岛素过量分泌):荔枝中的果糖刺激胰腺派出过量“胰岛素搬运工”,把血液里本就不多的葡萄糖拼命搬进细胞,血糖浓度骤降。
糖仓库存被搬空,大脑指挥所断电(血糖快速消耗):儿童大脑消耗全身20%的血糖,当血糖<2.2毫摩尔/升时,脑细胞像断电的机器停止工作,引发抽搐昏迷。
李雄辉提醒,清晨空腹时(体内糖储备最低)、剧烈运动后(血糖消耗量大)、感冒发烧期(代谢功能紊乱)是导致“荔枝病”的高危时段,最好不要吃荔枝。当孩子吃荔枝后出现莫名烦躁哭闹、脸色苍白出冷汗、突然说“没力气”,家长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荔枝病”的早期预警。
食用荔枝后出现不适,首先要快速补糖
食用荔枝后若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立即采取急救四步法(症状出现立即行动)。
第一步:快速补糖。清醒状态下,用50毫升温水化开2平勺白糖(约10克),小口喂服。若孩子意识模糊,将半勺蜂蜜抹在孩子牙龈内侧,糖分可经黏膜吸收
第二步:安全体位。解开衣扣,让孩子侧卧屈膝,头稍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第三步:记录关键信息。向医生说明,包括吃荔枝时间、食用数量、是否空腹食用、症状出现时间等。
第四步:紧急送医。尤其是出现叫不醒、四肢抽搐、瞳孔散大的情况,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要避开这些错误做法:掐人中,可能损伤幼儿颈部;喂浓糖水,高浓度糖水会刺激胃部引发呕吐;喂食其他水果,会加重消化负担。
李雄辉表示,夏季患儿“荔枝病”频发,家长要注意,儿童食用荔枝安全公式:儿童单次食用量≤体重公斤数×0.3颗(如15千克孩子不超过5颗);出现症状后如精神萎靡,立即喂10%糖水(100毫升水+10克糖)。此外,荔枝还存在果核风险,荔枝核误入气管病例时有发生,家长可以去核后再给孩子食用。
荔枝本是岭南佳果,科学食用才能守护健康。当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时,家长喂下的第一口糖水,比匆忙送医更重要,这杯糖水是抢救脑细胞的关键步骤。
儿童安全食用荔枝三原则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