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救人者补考机会,规则之上温情流淌
白木
近期,“小伙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的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某参加考试。(5月14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这一好消息虽迟但到,蕴含着多重意义。
公众对姜昭鹏的遭遇充满同情,源于朴素的良知直觉。大家一眼就认定,他是因见义勇为错过考试,理当获得补考机会。而教育招考部门代表着官方,有责任维护招生考试的严肃性和全体考生的教育公平,其行事必须遵循规章制度和既定流程。在此次事件中,他们没有被舆论裹挟而仓促做决定,而是经过认真研究、慎重权衡、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最终给予姜昭鹏补考机会,这一做法兼顾了原则性与灵活性、公平性与人文关怀。
补考机会是对姜昭鹏见义勇为行为的有力肯定。在紧急时刻,他凭借在专业课上学到的急救知识,对突发心肌梗死的同学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勇敢担当。给予他补考机会,让他能够继续追逐学业梦想,不会因这一义举而在学业上留下遗憾,是对他个人努力与善良勇敢的尊重。
这一决定更弘扬了社会正气。姜昭鹏的救人行为本就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而获得补考机会更是强化了这种正面示范。正义行为得到制度的支持与鼓励,将激励更多人在面对他人困境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
我们坚信,规则之上,温情流淌;正义之举,终得回响。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