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论文代写“黑工厂”须釜底抽薪
苑广阔
近期群众反映,有个别企业公开大肆招聘所谓“撰稿”人员,为有需求的群体有偿代写。只要付费,就能批量生产假文章、假论文,甚至形成一条灰色生意链。记者调查,揭秘“钱到位就能发”背后的赚钱套路。(10月14日 现代快报)
从阳江圣达商行的AI批量代写,到武汉知渝公司年销4万单的“查重服务”伪装,再到成都瑞品豪公司“报价上万、枪手得几百”的层层盘剥,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已形成规模化运作,严重侵蚀学术诚信根基。可以想象,当大量的学生拿着这种代写的论文交给自己的导师,或者是拿到期刊去发表,会制造多少学术垃圾?
面对乱象,呼吁学生坚守诚信固然必要,毕竟学术写作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经之路,投机取巧终会得不偿失。平台强化监督也不可或缺,电商平台的“关键词规避”、社交平台的“马甲账号”,暴露出相关平台审核机制的漏洞,必须压实平台责任,清理违规商家与账号,才能切断链条的“引流通道”。
然而,上述措施终究属于治标。根治乱象,仍须在需求端进行源头管控。高校作为论文提交的核心场景,若仅注重形式审查而轻实质质量,便给代写论文留下可乘之机。高校需完善查重与盲审制度,引入学术溯源核查,让低劣的代写论文没空子可钻。
作为学术成果发布的关键环节,期刊更须严守质量底线。“钱到位就能发”的潜规则,不仅助长论文代写之风,更污染学术生态。期刊建立严格的审稿机制,对论文的原创性、学术价值进行实质把关,拒绝“付费发表”,才能打破“代写—发表”的利益闭环。
这种由“枪手”代写的“水论文”,质量都高不到哪里去。如果导师或学校对论文质量要求再严格一些,发表论文的期刊能够做到质量过关才能发表,那么这些“水论文”就没了用武之地。唯有高校与期刊共同扛起质量把关的责任,遏制对代写论文的需求,才能做到釜底抽薪,让论文代写“黑工厂”失去市场。
论文代写“黑工厂”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学术诚信,败坏了学术风气,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求学负担,最终剩下的,就是一堆没有学术价值,也不会给社会带来效益的“论文垃圾”,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能让它们继续存在下去了。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