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丨湘超见湘情:从“干长沙”到“干在长沙”
湘超五轮战罢,长沙队以“胜娄底、平郴州、赢湘潭、取湘西、克衡阳”的答卷,携“一场未败、一球未失”的锐气,在绿茵场写下骄人战绩。
但比长沙队战绩更动人的,是赛场内外流动的“三湘共情”。从张家界最初喊出“干长沙”的豪言,到近期发出“不如,我们交换一个故事”的温情邀约;从解说员动情讲述长沙对口支援湘西龙山三十载的往事,到网络热议“干长沙”向“干在长沙”的语义升华——这场足球赛,正在成为观察湖南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窗口。
长沙队的赛场表现,藏着省会应有的模样。五场对决中,球队凭脚下实力说话,拼抢不失体育精神,进攻尽显协作章法;场边的长沙球迷同样赢得了尊重——他们为主队精彩进攻欢呼,也为对手的顽强防守鼓掌。这种“场上以力服人,场外以礼服人”的作风,悄然改变了舆论对“强队”的认知。正如张家界在公开信里所言,“长沙代表湖南的强,张家界代表湖南的奇”——强与奇并非对立面,赛场上的对抗,终究是为了让湖南足球的整体水平更上层楼。
而“干长沙”这三个字,更藏着湖南人懂变通、重情义的智慧。它既是各地市敢于向强者亮剑的体育精神写照,更蕴含着“干在长沙”的深层寓意。你若说“干长沙”,有气魄!长沙敬你是条汉子。你若说“干在长沙”,有智慧!长沙许你一个未来。就像永州人唐岳在长沙创办楚天科技,娄底人梁稳根在长沙铸就三一重工,湘潭人周群飞在长沙把蓝思科技办得风生水起——这些成功案例无不印证:长沙的活力,源于为全省人才提供绽放精彩的舞台。
湘超赛场的故事,说到底是三湘四水“拧成一股绳”的故事。长沙的“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娄底的工业底蕴、郴州的生态优势、湘西的文化特色、张家界的奇山秀水相互辉映、彼此借鉴;各地市对长沙的“挑战”,也并非为了分高低,而是为了在比拼中认清形势、找准优势,一起把湖南的体育、文旅、特色产业做得更出彩。大家既能在赛场上一较高下,更能在发展中共赢前行,这或许正是“湘情”最生动的诠释。
湘超赛事仍在继续,湘超效应早已溢出绿茵场。赛场内外凝聚的“共赴未来”的心气愈发浓厚。因为大家已然看清:湖南的精彩,从不是哪一个城市的独角戏,而是14个市州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干”出来的山河壮阔。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