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的嘉年华 | 翻山阅岭——山水洲城·探山大型融媒体调查报告④

相链区块链

  莲花山的嘉年华

  翻山阅岭——山水洲城·探山大型融媒体调查报告(四)

  圣峰高空亲子漂流依莲花山而建,游客们坐在充气船上,沿玻璃水道俯冲而下。

莲花山名片

  莲花山位于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海拔342.8米,以主峰贵人峰为主轴,周围天顶关、观音山等山环列为莲瓣,蜿蜒十余里,美不胜收。莲花山森林覆盖率达96%,距长沙城区约10公里,是长沙西南部“绿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薇频 匡小娟

  蝉声沸野,溽暑蒸云。

  长沙岳麓山西二十里,盘踞五座小山峰,远远望去,恰如一朵巨大的五瓣莲花,故名莲花山。

  “开车直达山顶,长沙首推莲花山。和神仙岭的风车遥遥相望,是看日出露营的绝佳好地方。”顺着走读团成员的推荐,记者从晚报大厦出发,驱车1小时便到了位于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的莲花山。

  “从山脚下骑行上来,只需6分钟。”在通往山顶的马路上,不少骑行爱好者自山顶俯冲而下,与走读团擦肩而过,一位骑行女生停下来告诉记者。

  与抵达之“快”形成有趣对比的是,莲花山近年来在长沙周边以“慢生活”悄然走红。虽不是以避暑胜地而闻名,但当地居民说,山上气温常年比市区低至少3℃。确实,这是有风的地方,山顶的夏日风,带着凉爽和宁静,惬意不可挡。

  山的治愈

  “凌晨五点登顶被眼前画面美到窒息,流云如银河倾泻,群峰在翻腾的云浪中若隐若现,仿佛伸手就能触到天宫帷幕。白纱般的雾气缠绕山间,朝阳给云海镶上金边,这一刻真的相信有神仙。”7月26日清晨6时许,风光摄影发烧友“长沙六哥”在小红书发布了《长沙莲花山云海暴击》的“大片”。

  “莲花山的嘉年华?”初听这样的说法,莲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周亮若有所思,但很快就笑了:“莲花山上演的是大自然的嘉年华,现在正是莲花山最好的年华。”莲花山“嘉年华”的背后,藏着一个治愈故事:

  “这里曾山高林密,古树参天。”莲花镇东塘村党总支委员谭登高向走读团介绍,莲花山的基岩富含铁元素,20世纪70年代,这里曾大炼钢铁,莲花山被不断开荒,山上植被摧毁殆尽。如今封山育林,自然植被的勃勃生机与厚重内里在这里交织,莲花山又回到了层叠的绿意中,形成了独特的韵味。

  从旧时光到新时代,莲花山经历了一场生态修复的治愈之旅。山如此,镇亦如此。曾经,莲花镇采矿盛行,矿主不少,矿洞遍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痛定思痛,10余年来,大力关停矿企,修复裸露山体,疏浚河道……一系列举措,让“灰扑扑”的莲花镇重现“高颜值”,莲花慢城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成为长沙及周边都市人群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莲花山的故事讲不完。”在山顶,走读团见到了匆匆赶来的张国强。今年72岁的他是莲花镇的一名退休干部。

  在张国强的讲述中,走读团渐渐看见一个带着古老记忆却又鲜活的莲花山。

  莲花山昔称五峰山,若历史再往前追溯,它还曾被称为甑皮垅或甑皮岭。

  其半山腰处有一寺庙遗迹。寺庙为唐代末年创建,相传该寺初建时,雾气环绕如云覆盖,故唤作“云盖寺”。唐末诗僧齐己就曾写《寄云盖山先禅师》:“曾寻湘水东,古翠积秋浓。长老禅栖处,半天云盖峰。”可见当时云盖寺的名气。

  哪怕到了明代,云盖寺也仍是名寺。然而,20世纪50年代末,云盖寺改建为坪塘炼铁厂,只残留了一个石柱墩。

  走访中,走读团还了解到一个关于“九五微波站”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这里有一个红色线路中转站,名字叫做“九五微波站”。“只要上级通知我们民兵守护每根电杆时,我们就知道国家有大事发生了,或是发射卫星,或是试射导弹。”莲花镇好几位老人都曾参加过护线行动,言语间满是自豪。

  九五微波站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人去径荒。而今,莲花山以优异的生态环境,又迎来了全国唯一气象雷达高精度标校中心的落户。一座座白色气象雷达塔,如镶嵌在山间的明珠,在摄影达人的镜头下“超级出片”。

  位于莲花山顶的圣峰果业果园内,果农正采摘脆桃。

  果的丰收

  在莲花山上漫步,漫山遍野的桃树与梨树争相结果,樟树、油茶、竹子等点缀其间。夏风四起,轻抚果林,顿觉瓜果飘香,好不惬意。

  眼前郁郁葱葱的连片果园,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一座贫瘠的荒山。莲花山从荒山到“花果山”之变,离不开圣峰果业创始人黄仕其。

  曾是莲花镇五丰村矿主的黄仕其的转型,比莲花镇的矿山治理还要早。20年前,他放弃“来钱快”的老本行,在荒废的莲花山上承包了100亩土地,种植柚子、橙子等。没技术?去果树种植业发达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拜师学艺。没规模?从100亩到200亩,再到300亩……黄仕其和家人承包的果园面积逐年增加,水果也相继进入丰产期。后来,黄仕其成立圣峰果业。如今圣峰果业果园面积已有1000多亩。

  眼下正值水果采摘季,莲花山上早已黄桃压枝、梨果饱满,板栗、橘子也在枝头“蓄力”。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草莓可从初春采到四月,紧接着枇杷、杨梅便接力登场;盛夏时节,脆桃和黄梨的蜜香沁人心脾;入秋后,金秋梨、翠冠梨轮番上阵。”黄仕其的小女儿、圣峰果业总经理黄莲花正和技师们一起打理着果园,长期在果园中劳作让黄莲花的皮肤晒得黝黑。

  “个头大,还这么脆,这么甜!”接过黄莲花递过来的脆桃,莲花镇经济办主任蒋如梅爽爽地咬了一大口,连说“好吃”。

  “介意拍个视频吗?”

  “不介意呀!”已经拍过多个助农短视频的蒋如梅说,莲花镇干部经常出镜,帮果农吆喝叫卖呢。蒋如梅告诉记者,圣峰果业是国家级水果标准综合示范区,年产水果1800吨,是名副其实的“四季果园”。

  种出一座“花果山”,也种出一片好风景。

  700多米的高空亲子漂流依莲花山而建,蜿蜒起伏,盘绕在莲花山上。走读团成员坐在充气船上,沿玻璃水道俯冲而下,风在耳边追着跑,溅起的水花打在身上,把暑气赶得一干二净。

  建高空亲子漂流、试水休闲农庄、餐饮……20年来,黄莲花与父亲早已将圣峰果业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同时还带动了周边80余位村民就业。

  更多的文旅新业态寻香而至。

  与果园仅数步之遥的青客野奢营地,山间小院错落排开,米色三角形帐篷点缀其间,一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坪任人肆意奔跑,露营烧烤、棋牌桌游、射箭等项目满足着不同玩法需求。

  “扎根莲花山三年,基地已从单个小院扩展到50亩,添了带室内轰趴的第二个庭院。”湖南青客体育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赛星向走读团介绍,莲花山的魅力在于:提供了一种充满乡野农趣的慢生活。

  在莲花山滑翔伞基地,一顶顶彩色滑翔伞腾空而起。游客们在基地教练的带领下,御风而行,亲身体验“纵身一跃凌云去,划过青山几道虹”的酣畅之旅。

  “附近可以打卡玩乐的太多了,可以做个2至3日短途游计划。”带着孩子来采摘水果+星空露营,辣妈彭昭显然乐在其中。

  人的归来

  “家乡莲花山海拔高,光照够,土壤也好,种果树肯定有搞头。”20年前,正是由于这个念头如野火般在心中燃起,黄仕其毅然放弃工程事业,带着家人回到家乡。

  归去来兮!

  一座守住了风景和野趣的山,总是能吸引更多怀揣梦想的人前来并且把这里当成“家乡”。

  “莲花山与神仙岭绵延起伏,五丰河与桐木河蜿蜒如玉带,我们的南科院子,便深藏在这片盎然的绿意中,推窗见山峦,抬头是星河。”莲花山顶,还有乡村守艺人、短视频创作者彭南科的“南科院子”。在这座木桥、石阶、篱笆围成的小院子里,他通过直播传播非遗,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想方设法实现活态传承。

  “当我来到莲花山,一眼就看上了目前南科院子这块地方,真是刹那对上眼。”在互联网平台上,彭南科有超千万的粉丝。去年9月,他把二次创业的基地搬至莲花山,希望在未来3至5年,将南科院子打造成“非遗谷”。

  抖音号上,彭南科最新一期视频正以“窑火”重写元朝历史,湖南博物院馆藏“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被他仿制了出来,这期视频正是从莲花山上的南科院子发出的。

  贺桂荣在潜心创作。本版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山顶上有南科院子,山脚下有根雕艺术馆。

  贺桂荣便是这座民间艺术馆的主人,也是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爷爷是十里八乡闻名的木匠把式,经他之手打造的家具精美耐用,是乡亲们的抢手货。”贺桂荣一边拿着雕刻刀雕刻着一幅新作品,一边跟走读团闲聊。有着祖传手艺的贺桂荣,偶然拜在省艺校资深教授的门下,经过十余年的苦心求索,面对伸向泥土的自然界灵根,贺桂荣浇灌了无限遐思和感悟,《呐喊》《舞》《晨曲》……一件件根雕珍品,惊艳了世人的眼睛。

  “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根雕需要根据树根本身的形态来创作。”和彭南科一样,贺桂荣的内心有着对非遗的传承和坚守,他对于根雕的热爱与执着从未变过。

  现在,贺桂荣14岁的儿子课余也会跟在父亲身后,学父亲的样子,对着树根凿、刻、削、磨、雕……“如果他喜欢根雕,那自然是好的,‘莲花根雕’总要一代代传下去的。”贺桂荣说。

  “山野做村夫,何愁岁月虚。平生羞志愿,秉性爱诗书。”不得不说,莲花山是一座有灵气的山,山上山下,像贺桂荣这样“泥土里的阳春白雪”现象不是孤例。距莲花山山脚不远的龙洞村,村民们晨耕暮读,至今保留着吟诗作赋、写词对联的传统习俗。

  绿脉生金脉,绿脉连文脉。这,就是莲花山的嘉年华。

  山不赴约,我便寻它去。莲花山的风里,藏着等你的鸟鸣与新绿。

  走读团说

  莲花,是我扎根八年的土地,这里的一天,盛满了诗意和闲趣;这里的四季浸满了清冽与鲜甜。

  八年来,我见证了莲花山上文旅产业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蝶变。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里的村庄更宜居,交通更通达。这里的文旅业态如春笋涌现,研学、农庄、民宿、露营、滑翔伞、马术等文旅项目串珠成链;消费场景日益多元,丰富业态迭代升级,游客纷至沓来;体验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充满乡野农趣的“莲花慢生活”生动印证了“绿水青山”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莲花实践。

  就来莲花山住一晚吧,遇见惬意的乡居意趣。

  ——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经济办主任 蒋如梅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长沙人,我却只踏足过岳麓山。但当我站在莲花山顶,“会当凌绝顶”时,我发现,从岳麓山到莲花山不仅是脚步的迁移,更是一次与自然、与文化的重逢。

  72岁的张国强爷爷口中的古老故事,果园里共享的桃子甜香,根雕艺术馆里凝固的时光巧思,这些细碎的片段像拼图一样,拼出了“根”的模样——它不在遥远的口号里,就在山间的草木里,在老手艺人的指尖上,在一辈辈人生活的烟火气中。

  常听人说“00后”要“寻根”,总觉得这两个字带着些遥远的郑重。可在莲花山我感受到,待得越久,越懂所谓的“根”从不是抽象的符号。

  ——“00后”大学生 王彦植

  探山指南

  莲花山东线:薄荷音乐农场(薄荷窑包烤面包)→沿路可欣赏中联智慧农业园千亩稻田风光→青客野奢营地(骑马、卡丁车、山地越野)→圣峰果业水果采摘、玻璃栈道漂流、滑翔伞

  莲花山西线:贺桂荣根雕艺术馆→青客野奢营地(骑马、卡丁车、山地越野)→圣峰果业水果采摘、玻璃栈道漂流、滑翔伞

  特别鸣谢

  长沙晚报“翻山阅岭——山水洲城·探山”由鸿蒙智行中南汽车世界店提供车辆支持

【作者:唐薇频 匡小娟】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