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来湘 主演陈佩斯: 不担心戏剧会被淘汰

昨日下午,陈佩斯出席《戏台》主创漫谈会,与星城市民畅聊自己的戏剧理念。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讯(记者 尹玮)陈佩斯导演并主演的喜剧《戏台》将亮相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昨日,陈佩斯出席《戏台》主创漫谈会,与星城市民畅聊自己的戏剧理念。他表示:“《戏台》在长沙受到追捧,凸显了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我不担心戏剧会被淘汰。”

  坚守舞台更能体现价值

  大部分人对陈佩斯的了解来自央视春晚。从1984年开始,他与朱时茂合作,表演的《吃面条》《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一系列小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不过自1998年的《王爷与邮差》之后,陈佩斯便告别了春晚舞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仿佛从电视荧屏上消失了一般。其实陈佩斯的艺术生涯并未就此终结,只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新世纪以来他转战戏剧领域,《托儿》《阳台》等都是十分受观众欢迎的佳作。

  外人看来一场又一场的戏剧演出不过是重复劳动,但在陈佩斯眼中则是另一番模样。“每一场演出都是新鲜的,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他举例道,“前些日子我在广东演出《戏台》时感冒了,平时我念台词都是用美声的,那回只能用破锣嗓子。”陈佩斯的声音一出,台下观众就笑场了,但是他别无办法,只能使劲浑身解数,让观众相信,在这台戏里就得用破嗓子说话。《戏台》在来长沙之前,已经在北京等地演出了近170场。陈佩斯还能在星城玩出什么新花样?值得期待。

  不过就影响力而言,剧场终究无法与电视相提并论。剧场容纳的观众数量有限,表演又是即时性的,看过就没有了,像长沙观众就多年未曾目睹陈佩斯,只因他的戏剧没来星城演出。电视观众则遍布全国,留存的视频也能在时隔多年后反复播放。对于陈佩斯而言,放弃影响力更大的电视而选择坚守剧场,是否值得呢?对此,陈佩斯表示:“戏剧是电视、电影等艺术活动的本体,为它们提供了丰富养料。舞台更能体现我的价值。”

  戏剧市场两头大中间小

  喜剧演员陈佩斯带来的戏剧自然也是喜剧。但《戏台》不同于一般的话剧,它讲的是京剧戏班的故事,话剧演员演京剧演员,剧里又有京剧表演,用的是“戏中戏”的结构。《戏台》来湘演出,票房好到要提前一个月订票,如今早已售罄。

  陈佩斯对此有着骄傲的一面,他高兴地说:“《戏台》在长沙受到追捧,凸显了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我不担心戏剧会被淘汰。”陈佩斯将一票难求的现象归因为长沙观众对认真做事人的信任,也相信口碑会口口相传。

  但同时,陈佩斯也有着冷静的思考——《戏台》一部剧的好票房,并不能掩盖当前戏剧演出市场发展不足的问题。什么人群最爱买票看戏呢?陈佩斯将其总结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也就是年轻人多、老年人多,正值壮年的中年人少。从昨日的主创漫谈会现场来看,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确是听讲的主力军。陈佩斯认为,这种观众格局其实并不健康,因为中年人本应是消费力最旺盛的群体。但所幸年轻人市场一旦培育起来,未来戏剧演出市场仍十分可观。

【作者:记者 尹玮】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陈佩斯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