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京剧演员张璇获得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 通讯员 李朝辉)21日晚,南京颁奖现场传来喜讯。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的国家一级演员张璇,凭借在革命现代京剧《向警予》中的精彩表现,获得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奖是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
三次冲击梅花奖,“守正创新”终圆梦
作为湖南中青年京剧演员中的杰出代表,张璇17岁就进入湖南省京剧团(现名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先学刀马旦,后攻青衣,师从杨春霞、刘秀荣、白玉玲、李玉芙、艾美君、温如华、王蓉蓉、刘晓茹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常演传统剧目包括《白蛇传》《四郎探母》《雏凤凌空》《玉堂春》《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龙戏凤》《平贵别窑》《游园惊梦》《打神告庙》《拾玉镯》等。21岁那年,她首次获得田汉表演奖,27岁获得CCTV全国第五届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31岁获评湖南省戏曲界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从事京剧表演艺术20多年来,张璇一直坚持通过舞台上的各个角色不断锤炼提升自己,她主演的《紫英》《辛追》《梅花簪》均在湖南艺术节获得田汉大奖。
今年是张璇第三次冲击梅花奖。回顾一路的艰辛与努力,张璇告诉记者:“从事京剧艺术表演工作25年了,一路走来,我有太多的感慨。戏曲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要守得了清贫,要甘于牺牲奉献,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我们要以学问家的态度,潜心钻研戏曲艺术的本源和规律;我们要以传道者的严谨,苦心培养苗子,打造团队;我们要以劳动者的勤勉,用心演出,培育市场。当今世界,文化精彩纷呈,各种艺术形式交流融合。对传统戏曲艺术而言,我们就是要做好‘守正创新’这四个字,让我们所有戏曲工作者为了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不懈努力,贡献力量。”
创排《向警予》,人物塑造打动观众评委
张璇此次冲击梅花奖,选择了《向警予》作为参赛剧目。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陈争光介绍说,“向警予是湖湘革命英雄,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女性创始人,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演出这样一部戏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张璇的个人气质与向警予非常接近。“她能够通过自己的演绎让观众相信她就是向警予,就是那位93年前为了革命理想壮烈牺牲的革命英雄。对于一部舞台艺术作品来说,让观众建立起对这个故事的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陈争光说。
在排练过程中,为了揣摩和演绎向警予,张璇的精神一直沉浸在角色的亢奋和激情里。她说:“向警予有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特质,她信念坚定,号召力强,这个人物触及到了我的内心。”在张璇的理解中,向警予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理想,相信共产党必定会取得胜利。
在南京的梅花奖终评演出现场,张璇以扎实的功底很好地诠释了向警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情怀,打动了台下的观众,更打动了现场的评委老师们。
齐心协力,发扬戏曲“一棵菜”精神
“一棵菜”是戏曲的行话,指全体演职人员不分主次,严密配合地演好一台戏。张璇冲击梅花奖的过程,正是“一棵菜”精神的生动写照。
《向警予》的创排,得到了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省剧协的关心支持,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到南京前,《向警予》剧组还在长沙、岳阳等地进行了多场巡演。面对繁重的演出任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从导演到演员、乐队演奏员,从装置灯光到服装道具,剧组每一个人不论戏份多少、角色大小,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确保演出的完美呈现。
此次张璇成功“摘梅”,是1994年陈少云获得梅花奖后,湖南京剧界时隔27年后再次获奖。省京介绍说,通过一代代湖南京剧人坚守奋进,努力开拓,如今湖南京剧在全国的知名度逐步提高。但实事求是地说,与国内一流京剧院团比,省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迫切希望,通过梅花奖,坚定中心青年人才的自信心,引领他们继续努力,使京剧在湖南扎根。”省京表示,此次获奖对于湖南戏曲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他院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专业文艺院团在“惠民为民乐民”中的作用,进一步扎实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上守正创新,推动湖南京剧艺术的发展。
相关链接 湖南梅花奖得主
1989年 第6届 左大玢 湘剧
1989年 第6届 郭卫民 歌剧
1991年 第8届 王永光 湘剧
1992年 第9届 刘赵黔 长沙花鼓戏
1993年 第10届 贺小汉 湘剧
1994年 第11届 陈少云 京剧
1995年 第12届 张富光 湘昆
1996年 第13届 曹汝龙 湘剧
1998年 第15届 杨霞 舞剧
2000年 第17届 王阳娟 湘剧
2002年 第19届 傅艺萍 湘昆
2005年 第22届 彭玲 常德汉剧
2011年 第25届 肖笑波 祁剧
2013年 第26届 雷玲 湘昆
2017年 第28届 叶红 长沙花鼓戏
2021年 第30届 张璇 京剧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