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顿新作《国术》:湖南“一代宗师”跃然纸上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 通讯员 李雪菲)著名作家何顿最新长篇小说《国术》近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生动讲述了湖南武术大师刘杞荣的传奇人生。作为长沙本土作家,何顿在小说中驾轻就熟使用长沙方言,再现老长沙生活场景,辨识度极高。

  “写一写我们湖南武术大师的故事”

  谈到为何要创作《国术》,何顿这样回答:“武术大师的文学影视形象,广东有李小龙、叶问,天津有霍元甲,我们湖南呢?我就想好好写一写我们湖南武术大师的故事。”

  《国术》主人公是武术大师刘杞荣,出生于湖南沅江,原湖南省体委首任武术教练,创立太空拳。他一生致力于习武、传武,编著《太空子午棍》《太空拳一路》等书籍。

  《国术》以文学笔法真实生动地还原了刘杞荣的人生。主人公自小体弱多病,8岁还不能走路,被认为活不过10岁。为了强身健体,刘杞荣8岁开始拜师习武,一生不辍。国术练就他健康的体魄、强大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国术精神也引领他一生以爱国、报国为初心:抗日战争时期,他投身抗战,组建抗日游击队,后赴安徽抗日,任武术教官;之后,他仗义除暴,用伤科绝技和自制中草药,免费为百姓正骨疗伤;和平年代,他自创门派,撰书授艺,弘扬和传承中华武术。

  除了这位“一代宗师”的传奇人生,小说还刻画了一批怀抱以武报国理想投身国术练习的武术家形象,描述了他们在时代沉浮之中的苦厄和奋斗、初心和梦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巨大的冲突,以及80年间真实而细微的命运遭遇。这些国术传人的命运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从而广阔而深刻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巨变,展现湖湘大地的生机与变革、湖湘子弟的热情与霸蛮。

  细节考证力求创作真实

  为写好这一本书,何顿筹备了20余年。

  1992年,何顿便认识了这本书的原型刘杞荣。当时,刘先生已是古稀之年,却依旧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给何顿引荐的朋友开玩笑说:“三个你都碰不到他的边。”这次见面给何顿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此之后,何顿断断续续地听说许多与刘先生有关的故事。一次与刘先生儿子的长谈,使他下定决心写这个故事。

  对于创作这类有人物原型的小说,何顿一直坚持“真实”的创作原则。下定决心创作《国术》之后,何顿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调查,向老一辈武术家探讨求证武术招式,查询历史文献,甚至驱车前往主人公原型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一点一滴的细节考证,最终成为构筑《国术》宏大故事的一砖一瓦。

  读者不难发现,《国术》不同于武侠小说对招式“写意”处理,而是直接描写了大量武术招式和动作,显得情节真实,人物鲜活,跃然纸上。

  文学评论家、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国术》写了一位民间的武术大师,武术大师修炼之中也打通了“武圣”的通道,体现了尚武精神。

  长沙方言描绘湖南故事

  在国术传人的人生故事之外,小说也展现了旧时湘楚风情,再现老长沙生活场景。使用湖南方言写作,是何顿的一个标志性特点。他认为,使用方言写作能自然而然地呈现地域文化,使读者走进书中的世界。“地域色彩就是世界色彩。”何顿说,“福克纳用美国南方的方言描绘密西西比河边的小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国术》呈现给读者的,便是一个用长沙方言描绘的湖南故事:呷茶、听戏的茶馆;湘江上缓缓行驶的机帆船;老长沙饭馆里的臭豆腐、姊妹团子、糖油粑粑……这些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宏大历史背景下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

  细品《国术》,读者不仅可以领略武术大师波澜壮阔的人生,也可以领略湖湘文化的魅力。两者的相互碰撞,描绘了一幅以武术为核心、以湖南为背景的独特文学画卷。

作家何顿 均为资料图片

  【作家简介】

  何顿,长沙人,现为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生活无罪》《青山绿水》等,长篇小说《我们像葵花》《黄泥街》《就这么回事》《湖南骡子》《来生再见》《幸福街》等,被评论界视为“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作者:黄能 李雪菲】 【编辑:易隽】
关键词:何顿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