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非遗相遇,靖港古镇的别样课堂|寻美非遗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罗亚卿)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星城时序 非遗万象——长沙非遗田野行”活动,9月27日在望城区靖港古镇举行。活动以“行走的课堂”为理念,通过组织沉浸式田野调查,搭建起青年学子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度交流的桥梁,吸引了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学子们在古镇实景中探寻皮影戏、染缬技艺、靖港八大碗等非遗项目的源流演变与活态传承,切身感受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热土”“现代文化高地”的独特魅力。

  在靖港皮影艺术馆,同学们在长沙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朱国强的引导下,观摩了馆内珍藏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皮影道具、乐器及工尺谱等历史实物。在提及受欢迎的现代皮影剧目时,朱国强展示了他近年来的获奖作品,如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杨家将》、反映历史文化的《端午节的传说》和宣传红色文化的《独臂将军刘畴西》等。随后,同学们围绕皮影戏台的搭建技巧、影人操作手法及影人的造型工艺等,与朱国强展开了深入交流。一堂生动的皮影课,让大家触摸到星城文脉的悠长。

朱国强与大家围绕皮影戏台的搭建技巧、影人操作手法及影人的造型工艺等展开了深入交流。均为长沙非遗馆供图

  “湘江里的乌篷,洞庭湖的网,靖港的小吃冇得讲。”这句俗语生动道出靖港美食的声名。作为望城饮食文化代表,靖港八大碗于2016年入选长沙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午,同学们共同品尝了八大碗中的大杂烩、金钩鱿鱼笋丝、黄焖鲜鱼、虎皮扣肉等经典菜式。秋意渐浓之际,一桌营养均衡、滋味醇厚的传统美味,也呼应了“秋日贴膘”的民间习俗。

  走进洛春脂意蓝染艺术馆,蓝染服饰、饰品、丝巾、文创笔记本与艺术画作琳琅满目,呈现出一片靛蓝之美。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冯灿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染缬”这一古代织物印染工艺的丰富类型,包括灰缬、绞缬、蜡缬、夹缬等。当被问及技艺创新,她特别提到已复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基本工艺,并在今年湘鄂赣皖非遗联展中展出了结合蜡染与敷彩技艺创作的《岳阳楼记》,该作品正是染撷技艺在当代创新表达的生动例证。

洛春脂意蓝染艺术馆,蓝染服饰、饰品、丝巾、文创笔记本与艺术画作琳琅满目,呈现出一片靛蓝之美。

  在动手体验环节,冯灿现场指导大家制作扎染手帕:“将布料反复折叠,用橡皮筋分段扎紧,就能染出如层林叠翠般的纹理。扎得越紧,图案越清晰;浸染时间越长,蓝色越深邃。”大家亲手尝试,在方寸布帛间感受传统工艺的匠心与趣味。

  此次“非遗田野行”不仅是一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的文化实践课,更是一次青年与历史对话、与城市共鸣的深度体验。通过亲眼所见、亲手所感、亲口所尝,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成为可触摸、可互动、可传承的活态文化。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军表示,我们相信,当非遗与青春目光相遇,将有更多青年选择湖南、留在湖南、建设湖南,共同书写星城非遗与湖湘文化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郑湘平】 【编辑:肖彪】
关键词:长沙非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