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保护文化遗产 长沙男子钟情桃源刺绣20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6日讯(记者 贺文兵)在湖湘大地,提起湘绣,无人不知,而提想桃源刺绣,而人们则会表示“没听说过”。今日,随着长沙市民张忠的《湘绣之魂》和《桃源刺绣》两本著作的出版,被誉为“国之极品”和“湘绣之魂”的桃源刺绣也随之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将引起社会关注,来抢救、保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湖湘刺绣文化。
钟情桃源刺绣
他用20年时间收集和研究近乎疯狂
“桃源刺绣究竟源于哪个朝代?这个谜底己揭开。”今日,住雨花区侯家塘街道芙蓉中路海利化工宿舍区的张忠向记者展示自己刚出版的《湘绣之魂》和《桃源刺绣》两本著作时兴奋地说:“据常德史料记载,明朝著名作家江盈科在《闲闲草集》一书中讲述了‘桃源女孩几乎个个刺绣’。那么,据此推断,桃源刺绣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了。”
一个大男人,怎么会对桃源刺绣如此钟情?今年48岁的张忠面对记者的这一疑问,道出了钟情桃源刺绣的情缘。
张忠祖籍常德。1979年发现的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就在他的家乡。“耳濡目染之中,我自幼就喜欢上了古董文物。”1992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工作,因为热爱文物,经常凌晨四五点去宝南街淘一些瓷器、瓶罐等小玩意。
“其实真正开始关注桃源刺绣是1994年去张家界旅游,发现很多日韩游客在抢购当地小贩手中的绣品,我凑上去一看,立即被眼前这些用色厚重、鲜艳夺目的刺绣所吸引。”打听发现,这些刺绣都是从桃源民间搜集而来,刺绣大都是上百年的作品,而日韩游客则定期会过来收购。
“想着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物怎么能被外人买走,于是张忠立即花高价买断了正要与韩国人交易的货源。”但苦于能力有限,当年他只抢救性的带回了一小部分桃源刺绣织品。也是从那时起,张忠爱上了桃源刺绣,在发掘、抢救、保护桃源刺绣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0多年。
今日,记者在张忠三居室的家中看到,从客厅到卧室到阳台,挤满了有关桃源刺绣的书稿和他收藏回来的600多幅桃源刺绣作品。“除了厨房和厕所没有他的这些宝贝外,所有房间都是他的这些东西了,连客厅的电视机都被他搬到阳台上去了,他嫌我看电视占了他的地盘。”张忠的妻子埋怨说:“他钟情挑源刺绣已近乎痴狂。”
抢救桃源刺绣
著书立传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除了上班,张忠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挑源刺绣上。
“通过考察和研究发现,桃源刺绣不仅是湘绣之魂还是国之珍品。”面对桃源刺绣,日韩收藏人士近乎着迷,而桃源刺绣的发源地湖南,竟没有几个人知晓、认识。这一状况让张忠遗憾不已。“对桃源古刺绣贫瘠的认识,缺少系统的归纳与保护,使得大量的古董刺绣不是被外国人买走,就是随老人去世烧掉,每当看到这些刺绣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我心里总是莫名的难受。”
据史料记载,湖南桃源县地处湘西北,古称“湘黔孔道”。生活在这里的女性很早便养成了在耕耘之余纺纱、织布、刺绣的习俗。一首“经年劳累在夫家,昼出耕耘夜纺纱,新岁娘家坐半月,飞针走线巧盘花”的民谣,便是对这里田园耕织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代代桃源绣女凭借对这番生活的热爱,以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的表现力,绣出的景物足以乱真。”
“我曾利用5个年假的时间,上挑源调查桃源刺绣的传承,但现状很悲惨。”张忠告诉记者,整个桃源县,目前仅存3名80岁以上的婆婆还勉勉强强会绣桃源刺绣。
“苏杭刺绣细腻精巧,有鬼斧神工之誉,却无法兼得桃源刺绣的泼辣粗犷;晋陕刺绣泼辣粗犷,却太多受制于宫廷与俗世的功名利禄,不如桃源刺绣内容单纯、健康。此外,东北刺绣多言说陈年故事,西南刺绣多传递神性精神,固然各有其好,却终归不及桃源刺绣直面当下,直面自然,直面活着的生命本体”张忠说桃源刺绣托花鸟走兽之戏耍,寓世间男女之欢愉,造色彩交关之明快,表大俗大雅之超脱,所以谓之“国之极品”和湘绣之魂”
记者在张忠收藏回来的无数桃源刺绣作品中看到,桃源刺绣在材料和技法上与其他地域刺绣差别不大,然而,在题材范围、构图风格、造型习惯、色彩品位、精神气质等方面,桃源刺绣有特别鲜明的一望而知的个性和特别雅俗共赏、独领风骚的艺术地位。
“桃源刺绣取材于其山地自然人文之所属,其内容多为瑞兽、祥鸟、柔丽鲜花和戏剧人物,其瑞兽中最常见者为貔貅。”张忠告诉记者,桃源刺绣中貔貅似狮、似虎、似猫、似兔、似麒麟,因威猛而意在其驱邪辅正,因活泼而意在其幽默诙谐。
作为一个平民百姓,用20多年时间去关注桃源刺绣,值吗?“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保护湖湘文化遗产,没什么值不值的。”张忠毫不犹豫地说,自己花费大量心血来著作《湘绣之魂》和《桃源刺绣》来为桃源刺绣立传,就是想引起社会关注,来抢救、保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湖湘刺绣文化。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