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唐风,创业里的青春 | 来长沙 创未来

相链区块链

  镜头下的唐风,创业里的青春

  长沙“四力聚合”点燃青年创业燎原之势,今年上半年已吸引超62万户青创主体扎根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在铜官窑国风乐园的古街巷里,来自邵阳的摄影师金伟在指导一群汉服爱好者摆造型。他的相机记录着唐风陶韵与现代美学的完美融合。这里,古老釉彩与青春创意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6年前,金伟来到长沙铜官窑创业,如今他的“艺锦阁”国风旅拍馆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门店,预约订单已经排到了半年之后。在《铜官不止窑》系列视频的最新一期,金伟也从镜头后来到镜头前,为“铜漂”青年代言。“长沙的创业氛围和扶持政策,让我实现了在外地无法想象的梦想。”他感慨道。

  金伟是众多选择在长沙实现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之一。今年上半年,长沙市35岁以下青年人开办的经营主体总计62.14万户,其中企业主体30.64万户、个体工商户31.50万户。其中,22岁至35岁的青创群体占比达96.82%。

  当传统与创新相遇,当千年窑火遇上青春星芒,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活力。

  “四力聚合”激活青年创业强磁场

  近年来,长沙通过政策引领增强支撑力、城市形象提升“青和力”、创业支持释放新活力、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力“四力聚合”,全力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在湖南省出台“七个一”支持政策之后,长沙迅速细化51项具体落实举措,并发布诚意满满、干货十足的青年人才创业“双肩包”行动计划等政策;各区县(市)同题共答,“金种子”“满天星”等支持计划接连出炉。政策矩阵、城市磁场、支撑链条,彰显了“在长沙,都实现”的强大韧性和无限可能。

  这些政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现在,大学生初次创业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可申请最高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可申请不超过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最高可达400万元。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深度优化大学生创业服务生态,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导师校园行”“创业名师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助推一批优秀项目成长落地。今年上半年,全市创业培训补贴5841人次。参加创业培训总人次中,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等青年学生2639人次,占比45.2%。

  市场监管部门推出的“雏鹰计划”也为初创企业保驾护航。该计划将35岁以下大学生创业者纳入重点服务名录,提供“政策免审即享”服务,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让年轻人能够更专注于创业本身。

  在长沙,越来越多力量托举起青年们的创业梦想。今年,市政协常委会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课题,开展深度调研并进行专题协商,提出靶向精准的对策建议,助力长沙进一步构建创新“磁场”与青春“引力”。

  “选择在长沙启航,是我最正确的决定。”从黑龙江跨越2700公里来湘创业,大学生创业代表吴直彦受邀来到市政协专题协商会议现场。她表示,母校湖南大学为她种下了创新基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则为她催开了创业之花。结合实践经历,吴直彦建议,构建“产学研用”中试转化闭环,打造生物类专利审批加速通道,让更多青年创业故事在湘江之滨绽放光彩。

  硬核科技突围,文化创意出海

  政策东风的吹拂下,长沙青年创新创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从科技创新到文化创意,处处闪耀着青春智慧。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南大学博士生徐子健带领的湘昇智能科技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带入中石化、中海油等央企的车间,使生产过程变得可感知、可评估、可预测。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团队,自主研发的“加氢裂化过程全流程参数智能优化系统”,已在多个工业企业成功应用,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超过15%。

  “我们用AI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这是长沙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徐子健说,团队已获得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8项,年营业额突破千万元。

  中南大学毕业生唐佳创办的鸿思自动化科技,打破了国外垄断,其研发生产的自动化耦合封装装备,为行业节约了数亿元生产成本。“我们就是要证明,中国年轻人也能做出世界级的工业装备。”今年上半年,企业订单金额已达6000万元,预计全年营收将突破亿元。

  在文化创意领域,铜官窑成为青年创业的热土。曾经的美院才子、北漂摄影师纷纷来到这里,把汉服店开成流动美术馆,吸引众多青年群体前来打卡。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擂好物”大学生创业团队更是将湖南非遗擂茶文化创新性地推向非洲市场。“我们针对非洲市场需求,在传统配方中加入可可豆,推出‘黑金版擂茶’,并用牛奶冲泡,打造更符合当地口味和消费习惯的‘中国奶茶’。”团队负责人张衡松介绍,目前他们已在非洲电商平台Kilimall开设网店,销售添加牛奶和可可豆的“非洲版”擂茶,并与肯尼亚、尼日利亚的中国商会接洽并达成初步意向,计划三年内在两个国家开设3家至5家湖南擂茶体验店。

  既有参天大树,也有苔藓野花

  从政策支持扩展到融资帮扶、打造孵化平台、引入社会力量的全方位“呵护”,长沙正一步步打造既有参天大树,也容得下苔藓野花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近日,湘江科学城管委会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场专门为大学生初创企业举办的融资路演正在这里举行。湖南鲁班尺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科芯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清皓普众科技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均由高校学子创立,企业负责人轮番登台,面向20余家投资机构展示创新成果与发展规划。

  刚成立一年多的湖南鲁班尺新材料有限公司,虽是初创却已掌握高端金属陶瓷涂层材料关键制备技术。该企业董事长贡太敏表示,企业的目标是为大飞机等重大装备提供国产化材料。

  湖南科芯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理则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企业在突破楔形劈刀三大核心技术后,成为国内唯一可实现量产的企业,2024年年产量达1万支,销售额突破400万元。对此,湖南麓山创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岳表示:“这些项目展现了湖南高校学子的创新实力,我们将持续跟踪,助力企业成长壮大。”

  孵化平台蓬勃发展。除了全市各大园区、各大高校纷纷打造的“一站式”创业孵化基地外,今年铜官窑国风乐园还创新推出“袋鼠小院”孵化模式,采用以工换宿、志愿服务等形式提供低成本创业环境。乐园内“百店千摊”项目以风险共担模式降低创业门槛,大学生团队只需提交创新方案,通过评审后即可获得全方位运营支持。

  “在铜官窑,每名青年都是历史的续写者。”该乐园商业中心负责人李坤说,下一步,“世界青年旅居目的地”计划将吸引全球创意人才在此交流碰撞,使铜官窑成为跨文化对话的国际客厅。自今年3月开始试运营至今,青年旅居人数(入住时间一个月以上)已超过130人。

  社会力量也在为创业生态注入活力。铜官窑与湖南竖店影视实现战略合作,打造全国首个沉浸式古风短剧创作中心。星罗棋布的唐风场景与专业影棚,将成为大学生创作者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当摄影机在铜官窑的街角转动,青春的创意将点亮千年陶都。”铜官窑竖店影视基地负责人周佳男介绍,基地将打造“大学生影视创作孵化中心”,为大学生团队提供从创意孵化、拍摄支持到宣发推广的全链条服务。

  从国风文化的广受欢迎到智能制造的技术突破,从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到高科技装备的研发制造,长沙青年创新创业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截至今年8月,长沙市已确定155家企业为2025年度长沙市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项目,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20个,将发放各类创业补贴超千万元。

  湘江穿城而过,麓山苍翠如画。这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诗意之城,正以其开放的胸怀、优越的环境和蓬勃的活力,成为青春梦想的最佳绽放地,书写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作者:刘攀】 【编辑:刘可馨】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