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银行1000强出炉!中资银行表现如何?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日前,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银行家》(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2025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作为全球金融行业的重要力量,中资银行今年在榜单中斩获不俗成绩——四家进入前五,六家入围前十,更有多家中小银行排名稳步上升。

具体来看,哪些银行在过去一年取得优异成绩?中资银行表现集体亮眼的背后又有什么启示?记者进行了探究。

全球前20大银行榜单。资料图片

前十名头部地位巩固,数量与实力双升

据悉,英国《银行家》杂志自1970年起连续发布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榜单被视为当今国际较为权威的全球银行业排名之一。业内普遍认为,排名主要考量的银行一级资本实力,能够反映银行抗风险等核心能力,是全球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

纵览本次榜单,可以看出,中资企业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实力上都实现了双升。

按照一级资本排名,全球银行十强依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富国银行。这是国有四大行连续第8年包揽该榜单前四名,其中工商银行继续坐稳全球银行业“头把交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招商银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8位,超越美国富国银行,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此外,在全球前20强中,中资银行已占据半壁江山,延续并巩固2024年取得的这一优势。前50强银行中则有15家中资银行入围,其中6家银行排名较上年有所提升,无一出现名次下滑。例如,民生银行位列第22位、光大银行位列第25位、平安银行位列第33位、华夏银行位列第47位、北京银行位列第49位,北京银行还成为上榜前50强的中资银行中唯一一家城商行。

在湖南本土银行方面,长沙银行成绩喜人,位列全球银行1000强第184位,较去年跃升12位。

差异化策略实现资本增长,中资银行全球竞争力上升

上述表现优异的银行有什么诀窍?记者翻开了几家银行的2024年年报,发现各有特色,走出了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被称为“宇宙行”的工商银行,在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情况下,2024年总资产仍实现同比增长9.2%,达到48.82万亿元。其核心策略在于聚焦“五篇大文章”,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的贷款分别增长13.7%、16.7%、19.1%,规模均居市场首位,成为新增信贷主力。

招商银行则开拓了新范式。其成功源于两大支柱:一是“零售之王”地位持续巩固,2024年末零售客户总数突破2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近15万亿元,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二是轻资本业务收入贡献持续提升,非利息净收入达1262.11亿元,同比增长1.41%,占营收比重维持在37.40%,成为股份行中盈利质量标杆。

作为城商行的代表,北京银行的突围关键在于区域深耕能力:3070万零售客户中北京地区占比超60%,通过社区银行、智能网点强化区域粘性;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增长40.52%,绿色贷款余额增长43.11%,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长28.30%,深度绑定京津冀产业升级。资本市场对其模式给予高度认可——全年股价涨幅达43.69%,创十年新高。

透过本次榜单,业内人士也指出了全球银行业的新变化。

中国银行研究院马天娇分析,在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大型银行体现出更强的经营韧性,全球银行业集中度略有上升。2024年末,前20大银行一级资本规模占千家行整体一级资本规模的比例为37.2%,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总资产规模占千家行整体的比例为36.6%,较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中资大型银行资本补充落地,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或带动全球银行业集中度上升。

马天娇认为,未来,中资银行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一是夯实资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完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

二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意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多样化专业化的产品服务体系,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三是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研判全球市场环境,根据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灵活调整境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重点关注亚太地区等关键市场。

【作者:陈星源】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