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渐长时养生:少吃瓜多吃果,秋梨清火润燥

  长沙晚报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黄配

  指导专家 湛韬

  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

  核心提示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秋分一过,阴气逐渐加重,况且,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养生保健上可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古人通过观察天地间之阳气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发现的奥秘。

  秋天吃果不吃瓜,秋瓜坏肚。秋天是收获果实的季节,水果多多,其中有一种尤为契合“秋冬养阴”的果实,就是梨子。

  秋梨清火润燥、生津止渴

  梨的品种较多,市面上常见的有鸭梨、雪梨、丰水梨、香梨、京白梨等。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中对梨有相当详尽的描述:梨味甘、微酸,性寒,无毒。据医食同源的原理,梨子的主治范围包括:肺热咳嗽、心烦气喘、胸中热结、痞塞不通、便秘、小便不利等,切片外用甚至可用于烫伤。

  《本草纲目》还提到,梨子性过于寒,食用过多易损伤脾胃,吃得太少又治不了病,因此,当时的医家不主张将梨子入药。其实,梨子有治风热、润肺凉心、生津止渴、消痰降火解毒之功,很适合痰火热盛的人食用。李时珍随后明确指出,雪梨和鸭梨适合入药,在现代尤以雪梨最为常用。

  生梨子的功用就是两个字:清和润。清的是火,润的是燥。因此,在食疗中,凡是有火、阴液不足,比如表现为干咳少痰、皮肤干、口干咽燥、小便少、大便干结而无寒象的病症,都适合吃些梨子。

  【饮食保健】养气润燥为主。中秋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可多吃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也不宜进食太饱。

  秋季温燥咳嗽可用桑杏汤

  现代研究指出,梨含有78%以上的水分,其余就是多糖、果胶物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中药治病,非常重视药物的“性”、“味”,梨子性寒,所以能清热;其味甘而微酸,依据中医“酸甘化阴”的原理,因此具有很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中医使用梨子入药,有一个著名的方子叫桑杏汤,就是专用于秋季温燥咳嗽的,有方歌记录它的组成和功用:“桑杏汤用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燥右脉大,辛凉甘润燥能医”。秋季气候的典型特点就是“燥”,由此可见,梨子适合在秋天吃。

  清末民初的名医张锡纯,有一则治疗小儿发热的医案:有一个小朋友发烧,医生开了中药治疗,但麻烦的是,这个小孩一闻到中药味就恶心想吐,因此药水根本进不了肚。张锡纯大夫却另辟蹊径,用生梨子切成薄片,蘸上生石膏粉末吃,小孩吃得很开心,烧也很快退去。

  【饮食保健】注重调理脾胃。白露秋分期,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此期可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有益脾胃。

  风寒咳嗽不宜吃“冰糖雪梨”

  需注意的是,很多人一咳嗽,就喜欢蒸“冰糖雪梨”或炖碗“川贝雪梨”汤,这往往是不恰当的。雪梨、冰糖、川贝都属寒性,用于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伴有咽痒、痰色白、怕冷、流清鼻涕等),就可能导致寒上加寒,反而使咳嗽恢复得更慢;如果是痰湿咳嗽(表现为痰多,时时欲吐痰),食用过于甘甜的冰糖雪梨或川贝雪梨有可能加重痰湿,不利于咳嗽的恢复。

  最适合用雪梨食疗的是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伴有咽痛、痰色黄)、温燥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难以咳出,口干、鼻干、咽干,时时想喝水)。

  冰糖雪梨和川贝雪梨通过蒸、炖的方法,减少了梨的寒性,从而减轻了对脾胃中气的损害,但其本性不变,若食用过多或不当,仍可造成脾胃受损。对于本身有脾胃虚寒、又得了风热咳嗽的人,可以将雪梨与陈皮、炙甘草同煮,这样既可祛风清热止咳,又可保护脾胃。

  糖尿病人可不可以吃梨子呢?因人而异。有很多糖尿病人对甜的水果都敬而远之,其实,只要血糖控制理想,有时候在两餐之间吃上半个梨子,一般不会对血糖的稳定造成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补充些有益的营养物质。

  【饮食保健】秋不吃瓜,也不要赤膊露体,冻了易泻肚子。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作者:杨蔚然】 【编辑:饶丽】
关键词:秋燥 一医院 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