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阿姨跨省求医,医护团队不仅治病还治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7日讯(通讯员 杨根)今年52岁的朱女士一个月前换衣服时突然发现右侧的内衣上沾有黄色污渍。刚开始她没在意,以为只是擦破了皮,过几天会好的,而且乳房不痛不痒,自己也没摸到肿块,就没去医院检查。可是半个月前朱女士却发现左侧出现了乳头出血,这时她这才意识到出问题了,赶紧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

  在做了钼靶、彩超后,发现她两侧的乳房内都有个黄豆粒大小的肿块(直径4-5mm)。最终给出双乳导管乳头状瘤、BI-RADS 4B 类的影像诊断。得知结果那一瞬间,朱女士感觉整个人都懵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超226万,占所有女性新发癌症之首。根据《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这一医学期刊的最新报道,过去近20年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每年持续增加约0.5%。2021年美国预计将新发乳腺癌284200例,其中女性乳腺癌高达281550例,占全部女性新发癌症的30%。

  也就是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癌症。此外,2021年美国预计乳腺癌死亡人数44130例,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可惜,在查出问题之前,很多女性对它重视程度更不不够。在恐惧和无助中,长沙的家人给她介绍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科教授、主任医师,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科主任毛杰以及由来自湘雅、中医附一等医院的七位省级专家成立“省级乳腺专家工作室”。在上网详细了解后,第二天,被湖南妇女儿童医院的条件和专家团队吸引的朱女士,就从深圳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

  接诊她的正是毛杰教授,他初步判断:“双侧乳管内占位病变,建议手术切除”。朱女士想不通的是:“我平时都很正常,为何突然就得了这个病呢?”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科毛杰教授介绍,乳头溢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溢液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而病理性溢液是由不同的疾病导致的,一侧或双侧乳头溢液,一般可以间断或持续几个月。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瘤、感染、肿瘤是较为常见的原因,除了跟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抗力因素有关,还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毛杰教授告诉朱女士,虽然带了个“瘤”字,但它预后非常好,第一次规范化治疗后的复发概率很低,即使有复发迹象,二次外科处理后也不影响远期预后。

  春节过后,朱女士在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乳腺外科做了手术。毛杰主任、陈雷副主任、周张孜医生一起上阵。

  虽然在B超检查中就能初步判断病变位置,但很难有一个直观的判定,而探针,则能通过乳腺导管,直达病变位置从而做到比B超诊断更精准。

  手术中,毛杰教授通过一根细细的探针定位好病变位置后,切开了朱女士的皮肤组织,顺着探针切除病变乳管。切除病变乳管后,毛杰教授又开始“死抠”缝合的细节,因为“不进行美容整形,手术后乳头塌陷就会很明显,易使女性自信心受损”。

  经过两多个小时的手术,朱女士两侧病变乳管成功切除,快速送检后回报提示为良性,术后,朱女士不用吃药、输液,经过几天观察后,就出院回归正常生活了。


【作者: 杨根】 【编辑:徐媛】
关键词: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