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30天黄金期!三伏灸排出“寒痰湿堵”,提升阳气正当时
2025-07-03 16:26 观看:
相链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3日讯(通讯员 易成功)夏至已过,三伏将近。 一年中阳气最盛、人体腠理开泄的“冬病夏治”黄金期即将到来。作为中医养生防病的“扛鼎之法”——三伏灸,正是借助这得天独厚的天时,祛除体内陈寒痼疾、扶助阳气,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三伏活动已开启。

  为什么三伏天是艾灸的最佳时机?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养生需顺应四时。一年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秋冬阳气内收、内藏,此时艾灸温通之力,主要用于固护体内阳气,抵御外寒。

  盛夏,尤其三伏:自然界阳气鼎盛,人体阳气外浮,腠理疏松开泄,气血通达于表。此时进行艾灸,就如同“借天力,行人事”:

  艾灸的温通之力:能深入经络,有效温散寒邪,疏通瘀堵。

  开泄的腠理:为寒、湿、痰、瘀等病邪提供了顺畅的“外排通道”。

  内外合力:体内深伏的“寒、痰、湿、堵”在艾灸的温热推动和腠理开泄的双重作用下,更容易被驱逐出体。

  三伏灸调理哪些问题效果显著?

  三伏灸尤其擅长调理遇寒加重或在寒冷季节易反复发作的虚寒性疾病,常见如:

  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反复感冒。

  消化系统:虚寒性慢性腹痛、腹泻。

  疼痛性疾病: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炎。

  妇科问题: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等。

  亚健康状态:平素怕冷、手脚冰凉、易疲劳、免疫力低下者。

  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能促进排汗,加速体内湿浊之气的排出,是夏季补阳祛湿的重要方法。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10天)

  三伏灸并非仅限“伏天当天”。在三伏的前几天开始施灸,以及三伏结束后一段时间继续巩固,同样能获得良好效果。若因故错过当天,次日施灸也是很好的补充。

  如何做三伏灸效果更好?

  坚持疗程,效果更佳:

  三伏灸是一个累积调理的过程。一般建议每个伏期至少坚持灸3次。

  若想加强效果或调理顽固问题,可增加至每个伏期5至6次。

  如调理支气管哮喘,中医认为需肺、脾、肾三脏同调,坚持疗程才能达到固本培元、减少发作的效果。

  但三伏灸并非人人、处处都适用同一种灸法。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体质、具体病症进行辨证。

  常用高效灸法:

  督脉灸:作用于背部督脉,温补一身之阳,驱寒散邪力量强大,适合阳虚寒盛者。

  该院中医科提供专业的三伏灸,含督脉灸、葫芦灸等服务,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忌寒凉:灸后至少4小时内避免洗冷水澡、游泳、吹强冷空调/风扇直吹,防止寒邪乘虚而入毛孔遇冷收缩也影响效果。督灸后4小时可用热水淋浴。

  重忌口:冷饮、大量生冷瓜果。

  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 如油炸、烧烤、甜腻点心、重口味食物。

  宜静养:灸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抓住三伏30天,借助天时,用艾火的纯阳之力,为身体做一次深层的“大扫除”,驱散寒湿痰瘀,培补阳气根基,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举报
来源:掌上长沙
作者:易成功
编辑:徐媛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