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去消毒不严的水源中游泳嬉戏,谨防致命的“食脑虫”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万凡)近日,福建一名5岁女童和安徽一名6岁男童在游泳嬉水后,相继感染罕见的“食脑虫”引发致命性脑膜脑炎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家长产生疑惑和焦虑,“食脑虫”为什么这么可怕?它究竟是如何侵入人体的?游泳池还能去吗?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洁琼提醒,避“温”择“净”,科学防护是关键。

  温暖水源中若消毒不严,“食脑虫”易侵入

  福建5岁女童所感染的阿米巴原虫,学名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安徽6岁男童所感染的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这两种病原体均属于阿米巴原虫,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致命性脑炎,俗称“食脑虫”。

  李洁琼介绍,“食脑虫”并非真的啃食人脑,而是一种嗜热性水生单细胞真核生物,广泛自由生活在全球淡水和土壤中,尤其在夏季静止的湖水、池塘、温泉甚至消毒不彻底的泳池中,都可能存在它的踪迹。37℃~45℃时生长最佳,感染人体后则寄生于大脑,可侵袭脑组织并大量繁殖,引起脑水肿和脑膜脑炎,因此被称为“食脑虫”。

  “食脑虫”的感染途径极为特殊,主要经鼻腔黏膜侵入,沿嗅神经上行至脑部,引发凶险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则更喜欢通过皮肤小伤口或吸入尘土慢慢进入体内,也可以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侵入后,沿嗅神经上行至脑部,引发凶险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人体感染阿米巴原虫后,潜伏期一般为3至7天。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或细菌性脑膜炎,如突发剧烈头痛、高热、呕吐、颈部强直,但病情恶化极快,患者迅速陷入昏迷,死亡率超过97%。国内近年在北京、海南等地均报告过散发病例。

  夏季在自然淡水湖游泳,护鼻是关键防线

  面对这一罕见且致命的威胁,李洁琼表示,预防是唯一有效手段,并给出具体防护建议。

  避“温”择“净”,高温季节(6月至9月)尽量避免在自然淡水湖、池塘、沟渠中游泳、潜水。选择管理规范、水质达标且氯含量符合标准的游泳场所。

  鼻腔物理屏障,在自然水体活动时,务必使用专业鼻夹,严防脏水呛入鼻腔。儿童戏水打闹时家长需重点监督。

  勿搅浑水,及时清洗,避免在水底淤泥沉积区域踩踏或挖掘,这些区域阿米巴原虫含量可能更高。离水后立即用清洁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脸、冲洗鼻腔。若有皮肤伤口,做好防护后再下水,避免直接接触脏水。

  家庭用水也需警惕,使用加湿器、洗鼻壶时,必须装入煮沸冷却后的无菌水或专用无菌液体,不可直接使用自来水。

  李洁琼提醒家长,孩子在戏水后1周内,若突发无法缓解的剧烈头痛、高热、颈部僵硬、呕吐或意识改变,必须第一时间就医,并明确告知近期戏水史,为诊断争取黄金时间。虽感染病例罕见,但致死率高。健康玩乐,科学防护,让清凉戏水远离“食脑虫”。

【作者:杨蔚然】 【编辑:肖娟】
关键词:食脑虫 长沙市第一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